德邦证券大智慧,破冰行动你最希望你是谁?
先说说赵嘉良(良叔)吧,他忠于自己的妻子,为了给妻子报仇,不惜背井离乡,深入虎穴,九死一生;他也忠于自己的国家,帮妻子报了仇以后,李局让他收山回家,安享晚年,可是良叔选择了不破楼兰誓不关;他有他自己的大智慧,与林耀东隔空斗法,总是能利用空隙将信息传递出去;他意志坚定,当林耀东让他吃掉那个听话碱时,岂知良叔已经在自己身上试过几百次了,硬生生扛了过来;他也有作为父亲的柔情,虽不能与儿子相认,可是良叔无时无刻不关注着李飞;他似乎对自己的手下也特别好,他的手下也愿意为他卖命。大爱这样忠诚,果敢,智慧的良叔,社会也缺少这样的正能量。希望成为赵嘉良(良叔)这样正能量的人,看过的兄弟姐妹可以在评论区讨论。相信你也希望成为这样的人,正如有名人说过来着:德玛西亚,永世长存,犯我德邦者,虽远必诛。欢迎大家关注留言讨论,将这样的正能量传递下去,谢谢!
有哪些bug般的历史人物的存在?
我是杂谈胡侃,不绕圈子,直接说答案,唐朝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朝代,灭一个国家都算是小功一件,唐玄策当年灭了一个国家回来,只被唐太宗赐了个四品官职。在大唐精英辈出的人才库中,还有一个更为传奇的人物,出道即巅峰,2个月南伐萧铣(40万大军);3个月北亡东突厥,4个月西灭吐谷浑。63岁高龄还奔上青藏高原纵马千里灭叛贼,这是何等的威风啊,他便是被称为大唐军神的李靖。
李靖有位大名鼎鼎的舅父——韩擒虎。虽然家中有显贵,但他也不屑于借用这些关系往上爬。在隋朝多年,一直沉寂无名。直到李唐王朝起事,当时他担任马邑郡丞一职,在李渊治下,本就熟读兵书、通晓战略谋划之策的李靖哪里不清楚李渊暗中招兵买马所谓何事啊,当时的隋朝早已经风雨飘摇了,按理说,这是个天上掉的金馅饼,可李靖果断弹腿一脚踢开。
人家一路上化妆成囚犯,到江都向隋炀帝汇报李渊密谋之事,可是他才到长安,就发现到处是李渊兵马,李靖这下可倒了大霉,告密不成反被抓,性命只在旦夕之间,要不是李世民爱惜他是个人才,苦苦相劝,救下一命,他早就成了李渊刀下亡魂了。
就因为当时的站队错误,李渊处处防着李靖,到后来南灭萧铣时,虽然说是军事行动由李靖指挥,但主帅却是李孝恭。按理说吃一堑长一智,李渊时期没有拥立其为王,李世民起事,总该可以抓住了吧,但当年李世民派人去找他,说入伙一起干大事,李靖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后来李世民登基,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就算是李渊先是灭萧铣,又灭了东突厥又咋样,这算是开国奇功了,最后只是得了个光禄大夫(才是从二品啊,这么大的功劳,显然不匹配),封地增加到500户。太宗左思右想,觉自己做的确实过分,后来又再赐给李靖绢二千匹,提升他为尚书右仆射(宰相职权)。
宰相当了4年,李靖以腿脚不便辞职回家修养,太宗转念一想,历来的大臣到了权力巅峰莫不是还想着更上一层楼,但这李卿家却是急流勇退,实乃忠心耿耿,淡泊名利的国之栋梁啊。太宗一时间动了情,令人打造一柄灵寿木手杖,以方便李靖行走。
吐谷浑闹事了李靖光荣退休还没两个月呢,吐谷浑不知天高地厚,不断在危险的边缘试探,今天打劫下大唐的商队,明天来凉州城耍耍流氓(大唐建立之初,甚至还把他们放在隋朝当人质的嫡长子慕容顺送回去)。
对于这些小事,起初唐太宗是非常克制的。公元634年之前,吐谷浑也曾向大唐表示过和平共处之心。甚至还派遣过使者朝大唐进贡,可是使者前脚刚跨出大唐疆域,他们后脚就在鄯州搞破坏,还美其名曰开疆拓土。李世民显然认为小国子民不懂事,出手不知轻重,叫他们领导过来训斥一顿就好了,当时让慕容伏允当长安来谈谈心,结果这家伙每次都是装病。
见大唐挺好唬的,又管李世民要儿子媳妇,反正要谈心,让你家姑娘来跟我儿子天天谈,反正我们吐谷浑人能说会道,保证不会让你女儿烦闷。李世民想都没想,果断同意,前提是我得先见见这未来女婿啊,看看小伙子是不是跟你一样一表人才,结果未来女婿也是装病。
李世民不愧是大国之君,还是面带微笑,派了赵德楷去吐谷浑跟他们聊聊。没想到,这个大唐外交官居然被他们扣押了,没错,真的是扣押了,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为了表示自己的愤怒,决定扩大耍流氓范围,开始进攻兰州、廓州。唐太宗还是脸上笑嘻嘻,又派了几个外交官过去,结果这小国可汗头很铁,把大唐使臣顶了回来。这是把你们天可汗当做病猫啊,终于,太宗大手一拍,好啊,小小的边疆鄙国居然敢跟我大唐公然叫板: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
歼灭之战大唐国中,要论谁最能打,非李靖莫属,但现在人家已经退休颐养天年了,太宗也不好意思再去打扰。李靖一听说,赶紧觐见:“皇上,老臣腿也好了,腰也不酸了,我想去青藏高原看看风景,顺便把这小国整服帖了。”
于是,大唐铁拳浩浩荡荡朝青藏高原挥去。大唐进军之时正是寒冬腊月,大军一路风餐露宿,第二年四月李道宗在库山领1000精兵朝伏允屁股后面猛捅,这番操作,吐军哭爹喊娘,没想到唐军对地形情报掌握得如此精准,大面积溃败,伏允可汗自己带人朝西闪现,一边让人把剩下的草都烧光了,连一把干草没没给唐军马留下。
面对这一现实,军中出现分歧,一派认为战马的口粮都不够了,孤军深入是大忌,所以不建议冒进;而李靖却认为吐谷浑此时大败,军心涣散,甚至有些军队的领导都跟军队跑散了,再者这些王公贵族正是妻离子散的时候,反正都是异地分离,那些侦察兵几乎都闻风丧胆了,现在我们大军一推进,基本没有啥通风报信的,对方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不足为惧,认同他意见的还有积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他强调,要是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战机,那将会后悔莫及。
但是为了防止中了敌人的圈套,不建议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大军兵分两路,向前推进,李靖带着薛万均等人朝北边行军,侯君集和李道宗等人从南边行军。
这场歼灭战也是打得荡气回肠,侯君集、李道宗率领的南路军耗时一个多月,追击二千多里,期间经过荒漠、冰山、沙漠,愣是把慕容伏允从青海赶到了新疆。
上千里的战线后勤如何解决?如此之长的战线,粮草后勤他们是如何解决的呢?
核心的一句话:从敌人那里“拿”,李靖的北路军出发还没几天,就在曼头山击败其中一支吐谷浑军,缴获大批牛羊,当做后勤补给。
当时党项有个叫拓跋赤辞的,已经归顺唐朝,李靖为了巩固关系,甚至还来个了歃血为盟的仪式,没想到赤水道行军大总管李道彦一直战功不明显,见到非唐军的部队,就合计着搞一家伙,偷袭了一波,抓到几千只羊,这货手下的唐军正准备宰羊呢,拓跋赤辞发火了,都已经结盟了,什么仪式也搞到位了,你唐军凭什么要来打我,我们是友军啊,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奋力反击,唐军因此损失上万人,唐军是什么人啊?上万人是你想杀就杀的?
李靖一怒,狂虐拓跋赤辞部,又获得许多粮草。接着又在牛心堆、赤水源又大败吐谷浑军。
慕容伏允万万没有想到,大唐虽远必诛远成这个样子,从青海追到新疆,都快山穷水尽了。最后手下只有一千多个骑兵,部下人心惶惶,没过多久,死在手下大臣手上,其长子率部投降,自此,一场历时4个月的吐谷浑灭国之战胜利结束。有趣的是,太宗给慕容顺封了个平西郡王(慕容顺直呼内行,你大唐把我家灭了,再给我封个平西郡王)
李靖晚年虽身居高位,但从不争权,在晚年一度闭门谢客,甚至亲戚也不来往,多次荣立不世之功,却从不夸耀,以至于在病危之际,太宗声泪俱下:“李爱卿为国家立下不赏之功,如今看你此番模样,朕心中甚是忧痛。”
李靖这一生,战功彪炳,后辈子弟名将无数,临了还不被君主猜忌,得以善终,光凭这点,足以让历史上许多名将就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