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随着材料科学、软件开发和制造工艺的不断突破与改进,3D打印机已经能够实现更高精度和更复杂形状的打印。如今,金属材料、生物材料和混合材料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拓展了3D打印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多样性。同时,3D打印技术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加速了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的进程。2017年以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普及,中国3D打印机的出口量大幅增长,促使一批从事消费级3D打印研发、生产的企业壮大起来。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中国3D打印机行业出口量从2017年的65.6万台增长至2024年的377.77万台,年复合增长率为28.42%。2025年1-2月,中国3D打印机行业出口量为58.2万台,同比增长4.23%。这一增长态势不仅体现了中国制造在全球3D打印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也彰显了我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
相关上市企业:铂力特(688333)、极光创新(871953)、华曙高科(688433)、天弘激光(430549)、超卓航科(688237)、大族激光(002008)、杰普特(688025)、华工科技(000988)、锐科激光(300747)、海目星(688559)等。
相关企业:上海联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飞而康快速制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东智维立体成型科技有限公司、洛阳盈创极光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3D打印机、市场规模、激光器市场规模、3D打印市场规模、3D打印设备产量、出口数量
一、3D打印机行业概述
1、行业分类
3D打印机(3D Printers),又称三维打印机,是指利用打印头、喷嘴或其他打印技术,通过逐层堆积材料来制造三维物体,被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原型制作、零件制造等领域,具有高效、灵活、精确等优点。按材料及成型方式不同,可将3D打印机分为选择性激光烧结(SLS)3D打印机、立体平板印刷(SLA)3D打印机、熔融沉积式(FDM)3D打印机、三维印刷(3DP)3D打印机、数字光处理(DLP)3D打印机等五种类型。

正版《奇迹MU》电脑版限时活动,马上加入赢取专属泰坦礼包!
热门主题 . 广告x
2、技术原理
3D打印机是一种累积制造技术,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机器,它是一种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特殊蜡材、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打印一层层的粘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物体。现阶段三维打印机被用来制造产品。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机的原理是把数据和原料放进3D打印机中,机器会按照程序把产品一层层造出来。
3、与传统打印机的区别
3D打印机与传统打印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工作原理、打印材料和应用场景,其中,3D打印机与传统打印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使用的“墨水”是实实在在的原材料,堆叠薄层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可用于打印的介质种类多样,从繁多的塑料到金属、陶瓷以及橡胶类物质。有些3D打印机还能结合不同介质,令打印出来的物体一头坚硬而另一头柔软。
1859年,法国雕塑家弗朗索瓦·威廉姆申请了多照相机实体雕塑专利,首次设计出一种多角度成像的方法来获取物体三维图像,3D打印核心制造思想被首次提出,随后步入漫长的理论建立阶段,直至20世纪80年代得以发展和推广。1980年,日本名古屋市工业研究所的久田秀夫发明了利用大桶光敏聚合物成型的三维模型增材制造方法,并于1980年5月申请了与该技术有关的第一项专利,但未将该技术实现商业化。1986年,美国研发出LOM分层实体制造技术。同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生产3D打印设备的公司,所采用的技术在当时被称为“立体光刻”,3D打印机正式进入工业化生产时代。1993年,中国第一家3D打印公司正式成立,推动国内3D打印机高速发展。进入21世纪,3D打印机进入批量生产以及创新研发阶段,生产成本、产品售价开始下降。2016年,我国成立了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国家层面上开展3D打印技术标准化工作,推进产业规范化发展。2020年5月,我国成功完成首次“太空3D打印”,也是国际上第一次在太空中开展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3D打印实验,推动国内3D打印机走向新的发展阶段。2023年3月22日,全球首枚3D打印火箭“人族一号”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尔角发射并成功点火升空,成为人类在探索3D打印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3D打印机行业政策
近年来,中国3D打印机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3D打印机行业的发展与创新。例如,2024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要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文化办公设备等传统领域再制造产业发展,探索在盾构机、航空发动机、工业机器人等新领域有序开展高端装备再制造。推广应用无损检测、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再制造共性关键技术。2024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提出工程机械行业、基础零部件与基础制造工艺行业、工业母机行业、医疗装备行业、仪器仪表五大行业,明确包含增材制造技术。
三、3D打印机行业产业链
3D打印机产业链主要包括原材料、核心零部件及辅助运行系统,其中,原材料包括铬铁、钛、塑料、尼龙等;核心零部件包括光纤激光器、电子束检、光纤振镜系统、主控板等;辅助运行系统包括CAD、CAM、CAE、安全软件等。激光器、振镜系统为3D打印机的核心硬件,多数采购自美国、德国等,存在依赖进口的情况。此外,行业内大部分3D打印机制造企业的工业软件系统系向第三方采购,软件性能提升依赖并受制于软件服务商,限制了设备性能和材料性能的应用,难以快速响应客户软件方面的需求。但随着国产振镜和激光器的研制成功及性能提升,以及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工业软件系统的不断开发,目前已实现部分3D打印机关键零部件的进口替代。产业链中游为3D打印机的生产制造;产业链下游为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医疗健康领域、航空航天领域、建筑建材领域、汽车领域、国防军工领域、文化创意领域等。在国家工业化生产不断改革、信息化发展速度加快的背景下,下游产业技术提升、智能化生产需求持续上升,为3D打印机的应用提供广阔的空间。
激光器作为激光产业的核心部件,在3D打印技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3D打印机的成型过程依赖于高精度、高能量的激光束,而激光器正是产生这种激光束的核心单元。目前,市面上用于3D打印的主流激光器包括光纤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和二氧化碳激光器,每种激光器根据其波长、功率和光束质量的不同,适用于不同的3D打印材料和工艺。例如,光纤激光器因其高效率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金属3D打印;而二氧化碳激光器则更适合聚合物和部分复合材料的加工。当前,中国激光器市场不断发展,推动了3D打印机行业的快速进步。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激光器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455亿元。随着激光器技术的进一步突破,3D打印机的打印能力和应用范围将得到显著提升,有助于为航空航天、医疗、汽车等高端制造领域带来更多创新应用。
注:本文节选出自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年中国3D打印机行业相关政策、产业链、出口情况、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3D打印机出口数量稳健增长,行业市场空间广阔》行业分析文章,如需获取行业文章全部内容,可进入智研咨询官网搜索查看。
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3D打印机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发布的权威数据,结合深度调研数据、专家反馈数据、内部运营数据等全域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提升客户的商业决策效率。本报告对中国3D打印机行业现状与市场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根据行业的发展轨迹对未来的发展前景与趋势作了审慎的判断,为投资者寻找新的市场投资机会,进入3D打印机行业投资布局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决策参考依据。
智研咨询专注产业咨询十五年,是中国产业咨询领域专业服务机构。公司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