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起底“短信炸弹”:数百条短信“轰炸”手机,0.15元就可持续十分钟,受害者维权难

CF排位号 admin 2025-10-28 11:02 1 次浏览 0个评论
网站分享代码

记者通过在百度贴吧、知乎上搜索“短信压力测试”发现,有网友讨论该类程序在哪里有卖,或讨论这类行为是否犯法。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王大恒对记者表示,以短信轰炸的方式给他人发信息,属于违法行为,包括技术提供方和使用方。

王大恒表示,上述案例中,使用方侵犯了受害者的个人隐私权,目前《民法典》已经明确规定了私人生活安宁权属于隐私,拓宽和明确了隐私权的范畴,其中第1033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电话、短信、即时通信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生活安宁。私人安宁也包括不被打扰、监视、监听、通讯安宁(垃圾短信、骚扰短信、电话)。

在类似的案例中,使用方还可能存在另外两种情况,一种是恶意性使用,例如发布赌博、卖淫嫖娼、恐吓、催债等信息,涉及相关刑事犯罪和治安处罚;

另一种是商业行为中的使用。例如搞促销、拼单活动,涉及触犯广告法。

王大恒表示,“短信轰炸”的技术提供方,则可能涉嫌违反刑法的相关规定。记者注意到,有的刷单软件平台写有“免责声明”。王大恒表示,这种免责声明是无效的,因为免责声明只能是合法并且平等情况下才会免责,而无论刷赞还是短信轰炸行为,都可能涉嫌违反相关法律。

防护与维权

目前为期三天的“短信轰炸”已经停止,李女士在这期间始终没有寻求到合适的防护方案。

对于短信炸弹,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研发了相关的应急防护方案,用以紧急防护客户免遭恶意骚扰。北京移动表示,该服务是免费的,可在设定的防护有效期内,对所有发往客户号码的端口类短信(包含端口、固话、国际号码)进行全量拦截,语音通话、上网、点对点手机短信等通信不受影响。

目前,李女士已经采用了该系统,但她认为,该系统会拦截一切陌生号码的短信,包括真正登陆网站的验证码短信,对她来说,也只能作为一种被动防护的手段。

那么这种情况下的受害者该如何维权?

王大恒表示,从以往的民事案件来看,由于证据取得困难、不容易找被告等因素,目前维权还存在一定难度。因为自始至终受害者仍然不知道这些短信是谁发送、使用哪个技术平台,也就难以找到被告。而普通用户也很难去有关部门查询背后的数据和ID。

王大恒表示,该事件的责任方可能会涉及多方,可能每一方都有对此负有一定责任,但究竟哪一方能达到直接侵权或承担赔偿的程度,或是能在法律上认定该方责任,目前还有待进一步通过司法实践来给出结果。同时,所谓的责任也并不一定是赔偿,法律上的责任还有停止侵权,消除妨害,赔礼道歉等。

此外,用户还可拨打12321致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根据官网,该机构是中国互联网协会受工信部部委托设立的举报受理机构,支持举报诈骗电话、举报骚扰电话、垃圾短信和不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