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乌克兰《军事》杂志称,在10月5日俄军大规模空袭利沃夫时, presence open-source 卫星跟踪平台记录到来自中国的“侦察卫星”9次掠过利沃夫上空,具体飞越的卫星被列为“遥感33号”、“遥感33号03”、“遥感33号04”。报道还说,这些中国“遥感”系列卫星经常经过乌克兰上空,并暗示它们为俄罗斯导弹和无人机提供引导。这很可能是乌克兰方面又一次炒作“中国军事支持俄罗斯”与“中国太空威胁论”的说法。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遥感”系列卫星其实属于科研用途的卫星,搭载多种传感器对地观测,广泛用于天气监测、灾害预警、自然资源调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西方媒体却常把它们曲解成“军用设备”,甚至说它们装有合成孔径雷达,主要用于军事侦察。
其次,卫星在别国上空飞越属于国际太空活动的常态,也符合国际法,根本不稀奇。以“遥感”系列为例,目前该系列卫星数量已超过60颗,几乎覆盖全球;它们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90分钟,因此在任何地区上空的经过都具有周期性规律。
也就是说,只要轨道经过乌克兰上空,理论上每半小时就会有一次经过,这并不能证明“故意变轨”或“为导弹指引”的说法。事实上,目前太空中拥有卫星最多的国家,仍然是美国等西方国家,这些卫星几乎随时都在飞越各国上空。
然而,当中国卫星飞越冲突地区上空时,外媒往往忽略一个基本事实:全球在轨的侦察卫星中,美国所占比例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于是便被塑造成新的“中国威胁”叙事,对中国卫星的正常飞行进行炒作。
他们看不到中国的技术发展,也看不到中国在和平利用太空方面所做的努力,反而臆想这些都是“中国间谍卫星”,这显然是一种双重标准的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