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珊瑚虫是一种体型微小的腔肠动物,因体内有虫黄藻而色彩斑斓,能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生长过程中分泌的钙质“骨骼”能形成珊瑚礁。许多珊瑚虫聚集一起形成珊瑚,高温、海洋酸化或人类活动影响下,虫黄藻会从珊瑚虫体内逃逸,引起珊瑚“白化”现象的出现,若一段时间内影响因子消除,颜色可得到恢复,除珊瑚外,珊瑚礁生态系统还有许多其它生物,如长棘海星等食珊瑚类动物喜食新移居的珊瑚,能覆盖珊瑚的大型海藻会在水流中与珊瑚发生摩擦……下图为珊瑚礁中部分生物关系图。
(1)根据题意,珊瑚是一个______(个体/种群/群落)。
(2)当海水温度升高或盐度下降时,长棘海星幼体成活率将明显上升,一段时间后虫黄藻和珊瑚虫的种群密度将会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3)很多珊瑚虫具有绿色荧光蛋白,在一定条件下可发出绿光,用以招募附近水域浮游的虫黄藻进入其体内,该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功能。虫黄藻能进入珊瑚内胚层细胞,可能与内胚层细胞的下列结构或生理现象直接相关的是______。
A.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B.细胞识别C.细胞膜的流动性D.细胞分裂
(4)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存在从浮游植物开始的食物网,其能量传递效率如下表所示。
能量输入
至第二营养级
至第三营养级
至第四营养级
至第五营养级
能量传递效率
8.90%
10.34%
17.8%
19.57%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从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8.90%
B.从表中可以看出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C.从表中可以看出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不循环的特点
D.有机氯农药在第五营养级中的浓度最高
(5)下列措施①-⑥单独运用时,可减缓或使珊瑚白化情况恢复的措施是______(填编号)。
①控制碳排放;②投放虫黄藻;③减少人类对海洋污染;④投放食珊瑚鱼类;⑤种植大型海藻;⑥培育耐高温的虫黄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