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像做短视频一样做产品方案

CF黑号 admin 2025-10-19 16:05 1 次浏览 0个评论
网站分享代码

做产品方案,别只想功能!像做短视频一样,抓住用户的节奏和情绪,才是让人上头的关键!

视频播放页面设计_短视频化用户节奏_产品方案设计

最近在思考为什么短视频能让我上头,而我自己做的产品却不能。总结和补充了一些我自己的产品框架,希望分享给大家。

我觉得产品经理除了思考怎么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还应该再扩充一点意识:

我们的产品,怎么才能被用户想要用,顺利用,用满意。

因此除了思考产品方案本身,还需要拆解用户怎么来和你产品交互的,就有点像做短视频:

前是吸引点,中是节奏感,后是情绪收尾。

我们可以从这三个阶段来拆解。

前:让用户想要点开你的功能

不要说自己产品很好,但是用户不用,请你自己去给用户“被点开的理由”。

这一块多邻国(Duolingo)就做得非常好:

每天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语气吸引用户回流。 有时是轻松的提醒(“你的猫都睡了,你还没学今天的一课”), 有时是社交挑战(“你在排行榜上被超越啦

”)。

它把“触达”做成了内容运营,而不是通知轰炸。

所以在方案里,我们要想清楚:

1. 触达场景(When / Where / How)

用户在什么时候会被提醒?(晨起、午休、睡前)

在哪里出现?(首页模块、推送、社交渠道)

怎么出现?(视频、动图、对话、拟人语气)

2. 吸引点(Hook)

情绪点:唤起共鸣。

好奇点:引发探索,比如 “你的睡眠属于哪种动物?”

社会认同点:制造参与感,比如 “已有 10 万人加入今晚挑战”。

核心逻辑是:

产品使用不是用户的第一步,激活用户的兴趣和行动,才是产品方案的第一步。

中:让用户能顺利用完

当用户决定尝试,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

大多数“放弃使用”的问题,不是功能不好,而是没有节奏。

在刷短视频的时候,10 秒一个反转、30 秒一个爆点,你会被节奏带着走,几乎停不下来。

产品体验其实也一样。

在让用户使用时,你也应该设立节奏——安排一连串“心理呼吸点”:

每完成一点,就有微小的反馈、提示、鼓励或情绪过渡。

这种节奏会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持续获得小满足,从而“被体验引着往前走”。

像 Notion 就非常懂这个道理。

它的 onboarding 教程极短、交互轻盈——

每一步都用微动效和小提示,让你几乎“没意识到自己在学习”。

这种“顺滑”其实是节奏控制——每 3 秒一次反馈、每 1 步一个目标。

可以从这几方面拆解:

1. 操作成本:节奏的基础节拍

步骤多不多?是不是能拆成几个小块?

能不能自动保存?

有没有默认设置?

2. 是否清晰的引导:节奏的起点

用户一进入页面,是否立刻知道要干嘛?

有没有一句话的方向感?

例:“选择今晚的放松方式。”(Calm 的每日推荐)

3. 是否降低心理负担和反馈:节奏的呼吸点

新用户要学习怎么使用产品吗?要思考吗?

一步一页,完成后有即时反馈吗?

核心逻辑是:

不要推着用户一直走,而是起起伏伏,让用户更加沉浸式一点。

后:让用户感受到价值,并超越预期

体验满不满意,是用户对比了自己的预期而产生的结果。

1. 先设定合理预期,再制造惊喜

用户的预期,其实是他们心中的“心理基准线”。

如果产品一上来就承诺过高——

“三天改善睡眠”“立刻见效”“瞬间放松”——

反而容易让人产生失望。

聪明的做法是:把结果说得刚好,再多给一点。

这是为什么 Apple 很少宣传参数,而让用户在开箱那一刻自己感受到“哇,这手感比想象中更好”。

2. 让用户“看到”成果

产品经理要记得问自己:用户有没有机会看到“自己变好了”?

比如“你本周平均入睡时间比上周快 15 分钟”。

用户才会把“产品有效”内化成“我变厉害了”。

3. 像短视频给用户留情绪收尾

用户评价一个产品的好坏,有时候根本不在于是不是达成了目标,而是当时情绪的好坏。

比如 Headspace 在冥想结束后,会用一句温柔的语音说:

“Take a moment to thank yourself for showing up today.”

有时候你就会因为一句话觉得这个产品非常好。

如果你的产品其实也达不成目标,就想想怎么给用户留一个好的心情。

因为人们不会记得你让他们做成了什么,但一定会记得你让他们“感觉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