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迹的少女,遗迹绿显白吗?
遗迹绿显白
绿色是显白的。肤色偏黑的,不适合穿浅绿色这类的衣服,因为这类颜色的衣服,不衬肤色,会显黑。白色、牛油果绿能让你更显白,冷调的紫色不仅显白又高级,还非常显气质,豆沙色的口红色非常适合黄皮女生显白的。

如果是黄皮又比较喜欢绿色,可以挑选一些能够让肤色更亮的绿色比如牛油果绿、浅绿、抹茶绿等等,不过不要选薄荷绿因为它相对饱和度一般可能会让人看着老气,其他的绿色都是比较推荐的而且穿着更好看的,薄荷绿适合肤色白的人,它会让衣服偏紫色或蓝色,对黄皮不好
是古代流放女犯人的地方?
在清宫剧中常可以看到皇帝将犯人流放到宁古塔,犯人听说自己被流放宁古塔后,都会瑟瑟发抖仿佛比死刑还可怕。历史上真实的宁古塔要比影视剧中更恐怖,很多犯人听说自己被流放宁古塔,立马选择自杀,宁古塔真有那么恐怖吗?恐怖之处又在哪里?请听小编一一道来。
宁古塔不是一座塔而是一个地名,现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
有的人甚至听说自己被流放宁古塔在流放之前就自杀,宁古塔真有这么恐怖吗?被流放到宁古塔的犯人并不会像坐牢一样被完全限制自由,流放到宁古塔只不过是搬了一次家,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换了一个环境生活而已,为什么被流放的犯人会如此恐惧?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很多犯人根本就到不了宁古塔,在路上就已经因为各种原因死掉了。看起来没什么,但是细品之下并不是这样,这也是宁古塔第一恐怖,因为还没到宁古塔,在路上死掉的犯人绝不在少数,身子骨不够硬的,基本熬不过去。再加上被皇帝流放宁古塔的人全部都是朝廷命官以及其家眷,身子普遍比较弱。还有一些身体扎实的犯人扛过了长途跋涉的考验,结果却无法抵挡宁古塔恶劣的环境,这也是宁古塔被称为“人间地狱”真正的原因。那为什么要将犯人发配到宁古塔,到底是为了惩罚犯人还是另有目的?宁古塔是满人的故地,入关前满人就生活在宁古塔附近,可以说是满人的家乡,也可以说是大清的龙脉所在。所以清朝时期将犯人流放宁古塔,应该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宁古塔是满洲人的发源地,环境非常恶劣,让犯人去宁古塔既可以达到忆苦思甜的目的,让犯人反省一下,当初满人先祖们是如何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夺取天下的,不得不说宁古塔确实是一个非常适合思过的地方。第二个原因,如果有朝一日大清被汉人赶回关外,那么回到故地当然不可能再像之前一样过部落式的生活,所以对于家乡的建设是必须的,正好让这些犯了错误的犯人去建设宁古塔何乐而不为?也算是给自己留下一条退路,满人这样做也有人说是效仿明太祖洪武大帝朱元璋的做法。朱元璋得天下后,他的老家凤阳县被定为中都。不光如此穷人出身的老朱,深知钱的重要性,将江南富户15万户迁至凤阳,目的很明显,绝不仅仅只是为了发一个朋友圈这么简单。满人之所以没有把富户迁至自己的家乡,实在是因为宁古塔的环境情况太过恶劣,迁富户过去肯定行不通,也就只能把一些犯错的犯人发配过去,能被皇帝亲自下旨发配的想必也不会是普通人,他们为了活下去,只能被迫帮满人建设家乡。在清朝时,犯人一听说自己要被发配到宁古塔,很多都会选择提自杀,觉得死了比受活罪强,这就坐实了宁古塔人间地狱的称号。距离从北京到黑龙江距离远,现在两地的直线距离只有一千多公里,现在有车,还有高速公路,来回跑一趟倒是没什么。在清朝时期两地相距接近是现在的四倍,4000里路犯人要在差役的押送下日夜兼程,假如每天走50里路,要走上80天,如果每一步以0.5米来计算,那么每天要走上50000步,大家不妨打开手机上的各种运动数据,每天能都走到50000步的好汉屈指可数,而且犯人要连续走上80天以上,如果只是这样大部分人倒是可以坚持下来。如果再加上重重的枷锁,枷锁的重量在20-40斤,扛着这么重的枷锁每天走50里路,持续三个月,可想而知有多难受,这一趟走下来想不得颈椎病都很难。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路不好走,去流放之地可不是压马路,哪怕是拎着40斤的物品压50里的马路,一般人估计也虚脱了。可以想象到就光走到宁古塔估计就要人的命了。扛着40斤的枷锁,穿着破鞋走山路,会出现什么情况?在特种兵题材的影视剧中也有类似的描写,想成为特种兵的兵王穿着军用靴在山上穿行多日,也有可能会出现受伤的脚底板和鞋底粘在一起的情况,再在床上躺几个月,等脚底的皮重新长好后才能下床,还有人因此而不得不选择退伍。可以想象被流放的犯人这一路走下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家里有钱的犯人还能活动一下,碰到那种被抄家的犯人,不但不会得到差役的照顾,可能还会刻意刁难,比如差役会把自己的包裹挂在犯人脖子上,反正只要对方有意刁难,那这一路上肯定会更加精彩。古人的脑洞并不比现代人差,只要对方想整你,一定可以让你生不如死。天气除了距离上的困难,更让人恐惧的是恶劣的天气,周围的原始森林让宁古塔显得更加的寒冷,可以看一下《闯关东》的照片,有犯人在路上被冻死也是很正常的事。就算底子好,能活着走到宁古塔,估计最多也就只剩下半条命,宁古塔四处都是茂密的山林,物产也非常丰富,因为没人愿意来这边生活,所以自然风光大好,绝对属于旅游的胜地。如果放到现在,大把人花钱也要去当时的宁古塔见识一番,在当时犯人就算倾家荡产也不愿意身临其境享受这自然的风光。听说在宁古塔很容易就能挖到人参,树上的野果随处可见,常都可以看到猎物在面前跑来跑去。“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说得就是这种情况嘛!不过除了这些黑熊、野猪同样也是随处可见,再加上东北虎和狼群,这些动物对人类的威胁有多大,也可以自行脑补一下。所以,虽然物产丰富,危险也是随处可见,说不定哪天熊瞎子就顺着窗户爬进屋里,当看到自己家里进了一头黑熊,试问房中的人心里阴影面积会有多大?选择来了,是拿起棍子跟它干,还是躺在床上接着装睡?劳动就算这些都扛过去了,那就开始在天寒地冻的宁古塔开始做苦力吧,被发配到这里的可不是来疗养的,而是来做事的,干得大部分是戍边、开荒、开山的苦活。被流放到宁古塔的犯人,不但要做苦力还要为奴。影视剧中常听到这样的台词,“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披甲人看起来牛哄哄的样子,其实只不过是为旗人服务,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旗人的劳务派遣工。披甲人常年生活在东北地区,这里是满族的龙兴之地。不管是出于江山稳固,还是守住龙脉和祖坟,对发源之地的保护和发展都是必须的,哪怕以后被汉人赶出中原,满人还能有个家,有路可以退。而披甲人就是帮助大清担当守家的责任,所以披甲人喜欢耀武扬威,常认为自己身份尊贵,毕竟是为皇族干事,有些膨胀也是很正常的。就像富人家的狗,每天吃得都比别人家的狗好,它会认为自己高出其他狗一头也是很正常的事,实际上在主人眼里它只不过是宠物而已,之所以让它吃好喝好,是为了让它好好取悦自己,为自己带来快乐。清朝时没有像元朝那样把人分为几等,但在他们心目中还是有类似的划分的,旗人肯定是最高贵的民族,其次是蒙古和回族之类的少数民族,清朝倒不是觉得少数民族的身份比汉人更高贵,只不过是因为想要加强对汉人的统治而已,旗人人数终究抵不过汉人,所以才想出联合其他的少数民族,希望有朝一日能得到他们的帮助,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披甲人到底是有什么人组成的?其实就是各民族的战俘以及他们的后代,可想而知给俘虏做奴隶,借用一句网上说的那句流行术语,“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综上所述,说宁古塔是“人间地狱”丝毫不为过,有犯人听说自己被流放宁古塔果断自杀也就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毕竟长痛不如短痛。去乌克兰是什么体验?
在乌克兰的生活
职场:
乌克兰当地人的职场一般是朝九晚六的,中午13:00-14:00 为午饭时间,也就是说一天工作八小时,周六日公休,其他重大节假日、宗教节日公休。4月-5月节日非常多,比如复活节、胜利日、国家宪法日等等几乎隔几天就放一次假,而且乌克兰并没有公休补班的习惯,也没有凑假的习惯,更没有加班的习惯,一般遇到重大节假日会选择就近的周六日后面的周一放假一天。
据我个人不完全统计这里的人1/3在国家单位就职,类似于咱们的公务员,像教师、医生、政府机构等等,一般都属于长期聘用制的;1/3的人在私人企业或合资公司打工,如程序员、会计师、建筑师、翻译员、技术工人、保安等等
失业率相当高,当然自己炒公司鱿鱼的情况也很多,这边的人比较爱好自由,喜欢尝试挑战,对自己的感兴趣的东西比较执着,所以大家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找工作或者辞掉原来的工作;
另外1/3的人自己做生意,大到开公司,小到在地铁口卖水果。
开公司的人一般属于较普通打工者而言,有一些技术特长又有一点闲钱的人,开小商店或者摆地摊的一般属于没有一技之长,只能靠某种小生意糊口的,或者卖卖自家种的蔬菜水果,开修鞋铺的除外,人家还是有修鞋这种独门手艺的。另外还有1/5的人靠乞讨、啃老、养老金、低保、失业救济金度日。
随着UBER等打车软件的进入,如今经济低迷,暂时失业的人很多靠开出租获得收入的,而且收入颇丰。乌克兰毕竟是前苏大国,国家现在情况再差当年还是有点底子的,几乎家家都有一部以上汽车。餐饮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也很多,很多大学生都会选择在餐厅兼职服务员或服装店售货员,比较高档的餐厅一般是没有基本工资的,主要靠小费收入。另外还有靠卖安利产品等传销形式获得收入的。总之整体形式跟中国大同小异,只是各方面都比中国低一个level难度罢了。
收入:前苏联刚解体时,乌克兰的货币还不是格里夫那叫古邦,后来换成格里夫那后,兑1美元汇率基本上在1:2,那时候乌克兰的钱还相当值钱,因此九十年代来到这里做生意的人毫不夸张的说,赚钱像扫钱一样容易,甚至很多人都是从一皮箱的手套袜子发家的,
因为这个国家的轻工业产品太紧缺了,对军事感兴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乌克兰曾经是个重工业国家,轻工业几乎没有。后来橙色革命爆发,
再后来08年经济危机,到2013年入欧革命,汇率一路暴跌,07年前为1:5,13年以前跌到1:8,革命后从1:10慢慢跌到1:20再到现在基本稳定在1:27。当初跌到1:12的时候,仍然没人相信经济学家预测的14年底会跌到1:18,而现在却已经是1:27了,甚至曾有一个早晨跳到1:40,一度出现几次挤兑热潮,银行纷纷破产,现在大家早已对汇率这件事变得漠不关心。汇率虽然跌的离谱,物价跟着美元上涨迅速(乌克兰大部分物资依赖进口,一般以美元结算)
但人们的工资却还是按格里夫那结算,也没有跟着美元的涨幅增长,
到现在为止,乌克兰人的工资水平大概上浮30%左右(格里夫那),在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工作相对稳定,收入也比私人企业略低,一名小学教师的工资大概在3000-4000格里夫那,一名大学教授的工资一般在5000-7000格里夫那,医术好的主治医生、警察局官员收入也在7000格里夫那以上,普通警察3000格里夫那以上,一名清洁工的工资一般在2000格里夫那,食堂大妈也是2000-3000左右。私人企业会高出个10%左右。也有很多勤奋的人会同时兼两份以上工作,以上是13年入欧革命前的收入水平!!!目前一个专职出租车司机月收入在6000-30000格里之间,一名专业程序员工资在15000格里左右,一名职业保姆一天的收入在200-300格里之间。本人也亲身参与过很多招聘工作,二线城市一个公司代表处主管经理收入在500美元以上,首都在700美元以上。乌克兰法律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为3200格里夫那,最低养老金为1900格里夫那。
饮食:乌克兰人吃奶制品和肉制品较多像奶酪、奶渣、炼乳、酸奶、果味酸奶、酸奶油、蛋黄酱几乎是每餐必会出现的,或是作为调料、或是作为主食、辅食。
这里的蔬菜比肉类贵,一半蔬菜是生吃的,拌成蔬菜沙拉,配肉和面包来吃。主食有饺子、面饼、面包、面条、土豆泥、土豆条、土豆块,煎土豆、炸土豆、煮土豆、烤土豆……黑土地嘛,盛产土豆
这里说个小梗
第一次给乌克兰人吃酸辣土豆丝和土豆烧牛肉的时候,他们觉得我们的吃法很奇怪,为什么他们的主食我们当做菜来吃,而且酸辣土豆丝的脆他们会理解为没炒熟,对他们来说没烧熟的土豆是不能吃的。肉类就以猪肉为主了,如果生物学的好的朋友应该听说过乌克兰大白猪,是世界上非常优良的品种。
还有牛肉、鸡肉、兔肉,鸭肉,值得一提的是,这边人还喜欢吃火鸡肉,讲真,答主第一次在超市看到那么大的火鸡腿的时候真的是懵逼的,乌克兰人吃羊肉较少,也不喜欢吃动物内脏和动物的脚,除了肝以外。这里的三文鱼和鱼子酱也很多,其他海鱼也较多,而且喜欢吃咸鱼干用来就啤酒。当地人有烤肉的爱好,天气好的时候会三五成群到郊外或自家别墅烤肉,五一前后超市里就开始卖各种烧烤用具了,包括木炭、点火的油、烧烤架子、铁签等等。乌克兰人还非常喜欢吃甜食和巧克力,了解政治的朋友应该会听过波罗申科,他是这个国家的现任总统,也是糖果大王,著名糖果品牌ROSHEN就是他家的,所以人们经常说,在乌克兰你只需要花十几元钱就能跟总统做一笔生意了
交通:乌克兰目前只有两个城市拥有地铁首都基辅和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各有3条地铁线,俗称红线、绿线和蓝线。
原本第聂伯和顿涅兹克也是计划修地铁的。其他就是公交车了,线路非常多,甚至能延伸到各个城镇以及周边郊区和农村。另外还拥有城际电火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这些古老的公共交通形式,如果非要问马车的话,我的回答是也不是没有!!!所以,在乌克兰没车,交通也还是非常方便的,哪里都能到。这里比较有趣的是,因为市区的房价较贵空气较差(当然是对于当地人而言咯),很多人会选择在州辖的其他市镇生活,每天坐着小火车去市里上班哦!!!
休闲:乌克兰人的休闲方式大概是属于比较亲近大自然的那种。周末一般会全家聚餐,天气好了会开车到某个河边,自家别墅举行烧烤仪式,同步进行的还有诸如钓鱼、下河游泳、日光浴等项目。
乌克兰是一个非常绿色的国家,当你坐飞机从天上望下去,每座城市都是被大片树林所包围的,市里的公园也很多,大多依着小河、小湖、地下泉眼。乌克兰人好歹也属于白人,因此他们也有着西欧白人一样的毛病,就是总嫌自己太白了,觉得不健康,也因此一到夏天就喜欢去海边晒,然后回来比比谁黑,谁黑算谁赢,越黑越骄傲!!!他们很喜欢旅游,去别的国家签证也很好开,所以你坐在个小破公交车里,随处都能听到某个角落的某个很不起眼的人跟电话那头讲,我从意大利怎么怎么,我在法国怎么怎么,土耳其啥啥啥的。当然人家本国也有好多好玩的,西部的滑雪场啦、敖德萨的海边啦、切尔诺贝利的核爆遗址啦。这里的电影院、歌剧院修的也相当有文化,也是人们休闲必去的场所。论休闲娱乐,怎么能没有夜生活,这里的夜生活那也是相当丰富的呢。试问哪个在乌克兰生活的人,没进过“吧”,酒吧、迪吧、看球赛吧、脱衣舞吧,一入夜,谁能想到,在闪烁的镁光灯下,你旁边跳舞的那个大眼睛、长睫毛、妩媚性感女郎,竟是白天考试只给你打了二分的俄语老师?
接下来说说住房吧:乌克兰也曾经经历过一次像目前中国这样的大拆迁时期,棚户区推倒,盖了各种赫鲁晓夫楼,火柴盒子楼,虽然很丑,但很实用啊,可以供很多很多人住啊,而且那个时候是共产主义,不仅家家都能分到市区的房子住,还会在农村分你一块地,或者山头,强制性的哦,这么好的盖别墅的地不想要还不行。因此,导致答主大一的时候,有次设计课老师让设计一座只有36㎡的乡间别墅犯了难,在一个刚走出国门的中国土鳖眼里,别墅那都指至少500平的豪宅吧,36平是什么鬼,怎么好意思设计给土豪朋友住?当然,时隔多年,自然明白过来了,那是家家户户都有的一处院子而已,有钱人盖500平,没钱的当然就只盖36平咯,方便哪天种菜种到太晚,不想回城市里的房子,至少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睡觉嘛。又扯远了……在乌克兰人恨惨了共产主义的如今,早就恢复了资本主义社会,房产进行了私有化,房子也自然过度到靠买咯。当代年轻人一般父母家会有套当年分的市里的住房和一处农村院子,有些败家熊孩子会把农村的院子卖掉给自己在市里买房子,毕竟长大了还要结婚生子,总跟父母住也不是个事儿。买房可以按揭,但是利率高的离谱,有些年轻人会选择攒够钱再买。
婚丧嫁娶:乌克兰人结婚比较简单一般会先看看天气预报,选个好天气的周六,预定一个漂亮的公园绿地,或者私人庄园,请上几桌自己最亲近的亲戚和朋友,然后喝他个三天三夜。这边也有结婚随礼的习惯,一般会放在一个漂亮的小信封里,结婚当天婚礼仪式开始前由一个伴郎或者伴娘端着盘子等着收钱。没有彩礼也不需要嫁妆,全靠双方自愿。葬礼和中国差不多,不过不是吹拉弹唱,而是放哀乐,死者亲朋好友一路痛哭“欢送”,直到遗体送上灵车,死者过世前后几日,会有很多乌鸦奔走相告,都飞过来凑热闹。曾经有天早晨,答主被一阵好听的音乐吵醒,还有好多人在那里嚎,还在想这是谁家在小区里办party么,凑到窗户上一看才知道是丧事,话说那几天聚拢来的乌鸦,不知咋的在爱上了我们小区,安营扎寨不走了,到现在还天天乌鸦满天飞,这个有点烦人。
人际关系:和中国差不多,关系最亲感情最好的一般是发小,毕竟从小一起长大、一起读书,甚至很多就相恋结婚了。不过乌克兰人跟好多国家都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亲缘关系,可以说是个移民大国,所以很多发小都不能常见面的,基本上都得半年到一年飞回来一次,看看朋友,探望下亲人父母这样。同事之间也有感情不错的,一般是那些有着利益关系的好伙伴。这边职场上不像国内上下级关系那样严格的等级,大家都是平等对话,不过利益优厚的肥肉岗位,也存在一些残酷的竞争关系。然后下班就各自回家,陪妻子老公孩子了。总之大家交往不多不少,一片祥和。
乌克兰女孩漂亮吗?漂亮。
但是也不是网上传的那样,满街都是美女。
不好看的也不少。
可以分享一些你亲手拍摄的自然美景高清原图并说说你是如何拍摄的吗?
大自然的美,只需要我们去发现,然后用相机捕捉下来就好了,哈哈
子衿是哪里的人?
1. 子衿是中国北京人,具体来说是北京市海淀区人。
2. 这个结论可以从子衿的自我介绍中推测得出。他在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上明确标明了自己来自北京海淀区。此外,他也在一些场合中提到过自己是北京人。
3. 如果需要更加确定子衿的地域背景,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来进行查证。比如可以通过查询他在中国某些公共记录数据库中的信息,以及联系他的亲友或者其他人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4. 在确定了子衿的地域背景之后,我们可以了解他所在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进一步理解他的思想和行为。此外,对于在同一地区生长的人来说,也可以使用共性来推断他的一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