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理财者网,你觉得什么投资理财策略更适合普通人?

CF排位号 admin 2023-07-04 23:00 190 次浏览 0个评论
网站分享代码

理财者网,你觉得什么投资理财策略更适合普通人?

理财是一辈子的事情。

百度搜索“家庭生命周期”,你可以看到很多相关内容,这里就不多说了。

总的来讲,我们的一辈子里,要用包括投资规划、保险规划、退休规划、税务与遗产筹划等来管理自己的财富。个人理财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财务自由。说实话,这玩意儿虚得很。

这里谈谈我的理解。说简单点,理财就是从你出生到退休之后都有钱用。小时候靠人养,中年养别人,老了有人养。

投资是让你现在的钱变多。

适合普通人的投资方式有定期 、国债、余额宝类(货币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低风险产品 。几乎可以完全放心投,但也别指望钱能多生出多少来。债券(除国债)、基金(除货币基金)、股票、贵金属、期货、大宗商品等等风险高,收益也高,但非专业人士不建议做。多数时候只会让你的钱变得更少。都说基金定投适合投资小白,不见得。不过基金定投相对而言容易操作。

保险是保住你的钱和失去赚钱能力后的钱的来源。

没错,保险是转移风险的手段,但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简单点讲,车祸了——车坏了要修,要买新车,要陪对方的车,或者人(医疗费、赔偿金等)都是要钱;人病了——要钱治,人没了家人要钱养活。

退休规划是让你能挣钱的时候多存钱,挣不动的时候有钱花。

税务与遗产筹划这里不多说,和普通人没多大关系。

既然是讨论普通人如何理财,我认为就是越简单越好。这里总结一套简便易行的操作方案,仅供参考。

两大步骤

第一步,力所能及的配置基本保险保障:意外、重疾(大病)、医疗;

第二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操作方式

情况一:如果你短期内(相对而言,参考值:5年)有大额支出计划,比如结婚买车买房,而手头有一笔暂时的闲置资金,银行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余额宝等就是)是最佳选择;

情况二、五年以上不用的钱,优先考虑配置保险中的理财险,推荐“交几年,领终身”型(养老)“交几年,某一年龄段领”型(教育金)。其次考虑基金定投,要长期定投,注意止盈,你没看错,是止盈而不是止损。

两点注意

Tips1做好现金管理。根据家庭和自身情况不同而不同,留够半年生活费就行。此间要注意信用卡的妙用,你需要3张左右的信用卡,额度也等同与半年生活费就行。不可没有也不可太多。

Tips2适度负债,保持合理健康的负债水平。负债水平有专业的参数衡量,你只要管舒不舒服就行了,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就好。要特别说一句的是,不欠银行或者他人钱并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因为你浪费了让你和你的家庭在生活上升一个层次的机会。

理财是个很高深的命题,却也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对普通人而言,理财就是“两大步骤,两个注意”,如此就能搞定。

PS:至于有答主强调的“要有钱”,如何有钱?答案就是能获取财富,会管理财富。理财讨论的更偏重于管理财富的能力,理财的目的本身就是要让钱生钱的问题。是有了钱才理财,还是靠理财生钱,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最后再说两句话,与你共勉:

理财越早规划越好,不管你现在有多少钱。

要想更有钱就需要不断开源节流。

理财者网,你觉得什么投资理财策略更适合普通人?

理财为何越来越不靠谱了?

的确,这两年不仅信托爆雷、债券违约逐年增多,就连一向靠谱的银行理财也不再刚兑了,不仅收益率越来越低,固收类理财产品甚至都能亏损了,相对于以前刚兑和躺赚的好日子,越来越多的人都有“理财越来越不靠谱”的感觉。

其实之所以有这种感觉,就在于资管新政的实行,在于金融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过去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到期了,即使亏损了,也只要发一个新的产品募集资金兑付上就好了,实际上玩的就是击鼓传花的游戏,这种刚兑表面上看投资者不承担风险,但这种理财上的平均主义却可能因为金融机构的不负责任引发全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最终恶果由所有人来承担。因为刚兑使风险并未得到释放,反而积聚得越来越大,而泡沫终会有破灭的一天。

所以,打破刚兑,让投资者自担风险、自负盈亏是投资理财的应有之义。这也就要求投资者投资时要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出发,选择相应风险评级的投资工具和理财产品,最终让风险承受能力高者得到更高收益,风险承受能力低者享受低收益,各行其是,各安其命。这也是市场化的初衷!

以上的理财产品不能相信?

这个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8%就很危险这个论断是很多投资者,甚至是很多传道者的误传,以讹传讹,错误解读给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认识带来了极大的误解。

理财收益率超过8%就危险是针对不法金融活动来说的

这句话的原话是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18年6月15日举行的陆家嘴论坛中发表演讲时有这样一段话“理财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超过达到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但这段话不是针对正规理财说的,而是针对非法集资等不法金融活动对投资者做得一个提醒。

整段话完整的表述是这样的“在打击非法集资过程中,努力通过多种方式让人民群众认识到,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一旦发现承诺高回报的理财产品和投资公司,就要相互提醒、积极举报,让各种金融诈骗和不断变异的庞氏骗局无所遁形。”足见断章取义的影响至深。

而郭主席之所以会用这样的数据来进行说明,是因为银行目前的低风险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就4%-5%左右,能够提供短期而这么高收益的产品市场是很少见的。这里要记住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低风险的理财产品,第二是期限短(一般指1年以内)。

从2016年6月-2019年的4月,全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最高也就5%左右,如果一个不知名的投资机构能够为你提供收益率6%-8%的固定收益,你觉得他是通过投资什么资产去获得这么高而且稳定的收益呢?

比如银行的固定收益类的理财产品投向无非就是银行存货、债券逆回购、债券资产、资管计划和信托计划,而且肯定都是投向相对低风险的产品,低风险的产品的收益率都是有个谱的,大家都是投向同一个市场,为什么他能够提供这么高的收益?银行、保险、券商、公募这些大型的正规金融机构都无法提供呢?

因此郭主席才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因为已经超出市场平均水平20%的比例;超过8%就很危险,因为已经超过平均水平近60%的比例;超过10%就要做好损失本金的准备,因为已经超过平均水平近100%的比例了。

市场上依然存在收益率超过8%的理财产品

这里的理财产品就不仅限于郭主席所说的银行理财产品,而是指整个金融市场中的理财产品了。目前市场上收益率超过8%的类固定收益理财产品还是有的,但是绝对不是短期的理财产品,通常的期限都会在1年或以上,否则无法实现这么高的收益率。

比如信托产品之所以在国内这么受欢迎就是因为其较高的固定收益。虽然资管新规要求打破刚性兑付,但是信托依然会通过一些担保或者抵押措施为整个产品设定安全垫来确保收益率的实现。就像银行理财产品不能在合同中写明保本,但实际上可以通过投资方向和投资策略大概率的实现收益率,道理是一样的。

根据2018年2月-2019年2月的信托产品收益率数据可知,目前产品的平均年限最低也是1.3年左右,目前在1.6年左右;大部分时间的平均收益率都在8%以上,进入2018年的9月份以后,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还有一个类固定收益的产品,就是债券基金,虽然收益率没到8%,但是超过7%。在2005-2018年的12年间(2017年债基平均收益率1.59%,2018年债基平均收益率4.23%),债券基金的年平均收益率其实也是超过7%,平均收益率为7.19%。

只不过债券基金的收益率曲线走的很慢,而且偶尔还会根据债券市场的波动出现小幅亏损,给投资者的感觉就不如银行理财产品安心,其实债券基金还是一个比较稳健的投资产品来的,可以结合股票类产品进行组合配置。

因此,针对郭主席的这句理财收益率超过8%就很危险,其实我们应该客观的看待,而不是盲目的听信。非法集资等不法金融活动吸取的资金是没有投进金融市场的,那给投资者的收益就是他们要付出的成本,成本越高,这个活动越难维持下去,因此也就是为什么郭主席说超过10%就要做好损失本金的准备的原因。所以作为投资者,一定要保持理性的投资观念,对底层资产的收益率有一定的理解,对金融产品的投资运作有基础的认识,这样就能够分辨真假理财产品了。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适合存余额宝还是存银行?

首先说明观点,存银行好。

余额宝作为互联网金融的第一品牌,曾经以改变银行而名震江湖,余额宝比同期的银行活期存款收益率高,而且使用灵活方便,所以收获了广大的用户群体,现在成为了国民理财软件。但是就如马云所说,银行不改变,我就改变银行,银行已经被改变了,从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相比较而言,余额宝已经失去了往日的优势。

余额宝的本质

很多投资者把余额宝当做银行存款,从风险性的角度来考虑,这是不对的。余额宝的本质是一款货币型基金,对接了多款基金。

以最常见的华安日日鑫为例。其风险等级显示为低风险,而并不是保本保息,从投资构成上来看,其中最大的一部分为银行存款和备付金,其次是债券和买入返售资产,虽然说这些投资的风险都比较低,但是并不是100%的安全。在风险等级上是低于银行存款的。从收益率上来看,余额宝目前的水平是2.364%而且最近一年都在3%以下。从流动性上来看,余额宝会由每天1万元的转出限额设置,而且超过的部分会收费。和银行的同级别产品来看,从三个角度都是没有任何优势的。

银行宝宝类产品

余额宝的横空出世逼出来了无数的银行宝宝,现在来看,银行宝宝的收益率是要完胜余额宝的目前大部分的银行都是有这种产品的,随用随取性质基本和余额宝类似,笔者就放了一点钱在某银行宝宝里,收益率在4%左右。

除此之外,银行APP上有各种理财可以让你买,现在为了规避监管,很多银行都喜欢发开放式的理财,虽然没有余额宝按天计息那么灵活,但是有按周、按月等计息的,收益率也在4%以上,流动性也是比较好的。

京东金融

这两年来,京东金融做的有声有色,还搭载了不少中小银行。

总结下来,适合题主的有两类,第一,短期的理财。第二,定期,但是提前取靠档计息。

下面根据两张图来具体分析一下。某银行年化4.3%的利率,每个月付息,而且的是如果提前取的话,利息是不扣除的,也就是说就算你只存一个月,也能拿到4.3%的利率。画横线的部分是重点,本产品属于银行存款范围,享受50万内的存款保险。如果愿意存时间更久的,那营口银行亿联银行可以做到5.7%的收益率,产品类型同样属于存款。

所以总结下来如果有5万元钱,不建议存到余额宝。考虑到使用方便的话,可以通过下载银行APP来进行实时操作,如果是存款类型,5万元以内是很安全的,可以放心存。

有人说P2P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有很多人问我,P2P到底怎么样?值得投资吗?对未来有没有一个相对准确的预判呢?

5年前由于某种机缘,我就开始接触P2P,到现在可以说风风雨雨经历了很多,说说我的认识和感受,供大家参考。

应该说我是P2P受惠者,因为我利用P2P理财赚取了比传统理财更高的收益,我身边部分朋友也因此获益,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很多理财知识和经验,尤其是关于P2P平台的识别和风险控制的方法。

P2P发展前景怎么样呢?

要说P2P发展前景是否广阔,这和很多因素有关,以现在的政策看,是不可能的。

因为监管层对P2P的定位就是银行信贷的补充,只能服务于小微企业和个人,因此从市场前景来说已经受到了限制。

它的业务银行都可以做,如果前景很广阔,民营银行、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取代他,哪里还有什么前景可言呢?

银行为什么不把P2P的业务揽入自己怀中呢?

主要是监管对银行的要求和对P2P标准不一样。银行是金融机构,监管非常苛刻,个人和小微企业要达到银行的风控要求太难了。

银行去做P2P的业务,成本也变得非常高,所以银行对小微企业和个人借贷暂时是口头支持,实际观望的态度,这就给了P2P发展的机会。

如果P2P真的找到了降本增效的经营方法,估计首先会被民营银行吃掉。

P2P为什么发展起来了呢?

一是由于网络的发展,P2P利用了民间借贷的名义,然后通过网络使其透明化增加了传播能力。

二是由于P2P平台不是金融机构,因此初期几乎没有监管,运营成本低,起步比较快。

三是是由于P2P是以中介的形式存在,让一些无法存银行贷款的人找到了贷款的出路,也让一些风险偏好比较激进的投资者找到了投资渠道。

P2P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很大问题,就是大家看到的庞氏骗局、非法集资、暴雷跑路,这些都是很吓人的,所以网上传播非常广泛,什么钱宝网、善林金融等等,大家耳熟能详。

也有很多优秀的P2P平台,已经持续运营了3-5年以上,而且目前运行仍然很稳健。但是由于投资的风险因素,谁也不会主动向别人推荐的。所以就会出现被骗的和投资失败的叫骂连天,正常运营的闷声发财的状况。

P2P未来将如何发展?

P2P的未来之路不会很平坦,因为有几个因素将会把P2P推向发展的瓶颈。

监管推进将会加大P2P的运营成本,银行利率放开会挤压P2P的生存空间,理财收益纳税进一步减小P2P的吸引力,风险偏高导致投资者信任减弱。

所以,我觉得未来P2P的风险可能会降低,但是收益也会随之失去吸引力,最终理财收益降到6-8%左右吧,现在有些银行的存款利率已经超过了5%。

我觉得P2P的辉煌已经步入尾声。

关注理财,请关注天涯孤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