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概念股,为何当年英国会极力发展轻型垂直起降航母?
在如今英国皇家海军的2艘“伊丽莎白女王”级大型航母建成之前,从上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头10年,英国曾经一直依靠3艘“无敌”级轻型航母维持海军航空兵力,这种2万吨级的小航母,一度令皇家海军失去远征作战能力。其实,英国皇家海军一开始也不想发展这种只能使用垂直起降战斗机的航母,毕竟战斗力实在是不行。
图为英国皇家海军“无敌”级轻型航母,曾是英国海军的绝对核心。
在“无敌”级轻型航母发展之前,英国皇家海军提出想要发展一种排水量超过6万吨的大型航母,装备有弹射器和阻拦降落装置,这种假想的CVA-01型航母的舰名叫作“伊丽莎白女王”级,和现在英国海军新服役的垂直起降战斗机航母名字一致。不过,当时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要更加先进,甚至准备建造4艘之多。该计划于1963年春天正式提出,单舰预算为1亿英镑(当年币值),这个价格让英国财政部感到为难,表示只会批准建造1艘。
图为“无敌”级轻型航母结构图,他最早以“反潜指挥巡洋舰”名义建造。
1艘就1艘,英国皇家海军认为,只要能让海军有1艘大型航母,维持舰载航空兵和远征作战能力,皇家海军就还能强盛几年,于是列出了具体计划,打算在1972年将CVA-01型航母投入服役,取代垂垂老矣的“皇家方舟”号航母。但是令皇家海军没有想到的是,号称海军裁撤专家的英国工党在1964年10月赢得了选举,哈罗德·威尔逊首相一上任就把“锉刀”伸向了海军,砍掉了近乎一半的海军经费。
图为皇家海军追求多年的CVA-01“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
英国有句老话:“击沉皇家海军大型舰艇最多的不是德国人,而是英国工党”,工党政府每一次赢得选举,都会大量裁撤皇家海军的舰艇和编制,缩减海军预算,这和工党政府强调发展社会福利不无关系。因此,没有了预算支持的CVA-01大型航母计划在1966年2月22日宣布下马。当天,皇家海军高层炸了锅,海军参谋部所有人员集体签名提交辞呈,不愿意呆在失去了尊严的皇家海军中,但是他们的辞呈都被时任海军大臣的鲁斯爵士拒绝了,鲁斯爵士转手自己向英国政府提交了辞呈,以悲壮的方式离开海军。
图为CVA-01设计假想图和线图。
但是皇家海军的航母梦并没有就此打断,二战时期建造的“皇家方舟”号航母显然是不能再用了,于是英国海军提出了一个“反潜指挥巡洋舰”的发展计划,发展一种装备燃气轮机动力、防空导弹,装备有完整指挥系统的巡洋舰。该计划于CVA-01型航母被裁剪1年之后就提了出来,皇家海军“瞒天过海”造航母的历程从此开始了。
图为“鹰”级大型航母,就是他的退役,引发了皇家海军对失去航母的“恐慌”。
计划最早是要建造一艘排水量仅为12500吨的反潜巡洋舰,并且指出:“最好和意大利海军的维内托级巡洋舰类似”,特征就是舰首装备了导弹武器、中部是舰桥和雷达排烟道等上层建筑、后部为一个飞行甲板,像极了苏联海军的1123型“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既然没有了“航母”这个头衔,财政部也就不再阻拦,编列了预算。专家下属忽悠外行领导,从来都是用一套理论把外行领导先搞晕,然后再实施自己的想法,皇家海军对英国政府也是这样。
图为“鹰”级航母,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退役,是皇家海军最后的正规航母,拥有弹射器和斜角甲板。
随后,皇家海军提出,如果把反潜直升机的数量从两三架,提高到9架,并且把飞行甲板改为全通式甲板,从舰首延伸到舰尾,并且增加类似于航母的垂直升降机(把飞机从机库提升到飞行甲板的设备),那么这艘巡洋舰的战斗力会更加优化,为此,皇家海军还进行了充分的科研论证,把论证结果交给了英国政府。这个计划看上去还行,于是英国政府通过了这个修改方案。于是,就在1967年,英国工党政府正在为裁减掉CVA-01航母而感到欢欣鼓舞时,却被皇家海军以“暗度陈仓”的方式编列了一艘“航母”进入计划。
上图为马岛海战中的“无敌”号航母编队,下图为两艘“无敌”级航母并行。
不过,英国皇家海军还是特别小心,海军部为了迎合英国政府内部政治家们的爱好,将该舰称为:“有全通甲板的指挥反潜巡洋舰”,首舰定名为“无敌”号。皇家海军还觉得不保险,怕被英国政府看出端倪,于是加快施工脚步,想在英国政府反应过来之前,把“生米煮成熟饭”。于是,该舰的设计在1970年就完成了,1973年开始建造,建造期间,英国海军又把最新研发的“海鹞”垂直起降战机列入了搭载飞机的行列,把排水量悄悄的提高到了19500吨,同时在1976年和1978年开工了2号舰“卓越”以及3号舰“皇家方舟”。
图为“无敌”级航母,他的个头不大,上图为“无敌”级和美国海军“尼米兹”级航母并行,大小区别明显。
就这样,3艘轻型航母就在英国政府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英国皇家海军建造了出来!1982年的马岛海战中,皇家海军“无敌”号“反潜巡洋舰”使用“海鹞”战机取得了巨大的战果,为英国取得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海军在总结中也首次把“无敌”号更名为“轻型航母”,面对如此卓越的战功,英国政府也不能再说什么,默许了皇家海军拥有3艘航母的现状。
上图为法国海军“戴高乐”号航母,下图为21世纪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设计方案中的弹射起飞、阻拦降落方案。法国海军拥有弹射器航母,是皇家海军孜孜追求弹射器航母的一大原因,但是因为预算问题,最后“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还是被设计为垂直起降战斗机航母。
但是实际上,皇家海军并不喜欢这种轻型垂直起降战机航母,还是想要大型航母,所以最后也还是发展了现在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排水量上升到了65000吨级,不过无奈的是,还是因为预算的问题,只能使用垂直起降战斗机。应该说,类似于“无敌”级的2万吨级轻型航母在未来还是有一定发展前途的,意大利海军还装备有2艘,分别是“加富尔”号和“加里波第”号轻型航母,也是只能搭载垂直起降战斗机。
上图为意大利海军“加里波第”号轻型航母,下图为意大利海军“加富尔”号轻型航母,轻型垂直起降战斗机航母在一些二线海军强国中还是非常受欢迎的。
随着F-35B第五代垂直起降战机的研发成功,这样的航母也还会存在几十年的时间,不过这种航母战斗力最终还是不如正规的大型航母,所以大国海军还是以选择大型航母为主,不会在这种轻型航母上,下多大功夫的。
为什么要打雷下雨?
打雷是有强力闪光,并且能发出雷声并且有冲击波的那部分。闪电是打雷有强力闪光,并且能发出雷声的那部分外,对地球或其它物体只是放电的效应,穿越空气没有声音只能看见闪电光的那一部分,并且闪电光并不是很强,声音是电流声和电击导电物体上噼里啪啦的声音。
因为电不管有多强穿越空气都是没有声音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在空旷地带或大树下面,打雷在空中比较高,看见强力闪光后,雷没有击上你,电都有可能击上你,因为雷电穿越空气略慢于光速。
因为大自然需要平衡。大自然为了平衡,所以就要打雷来调节平衡。大自然每天要产生几亿立方甚至几十亿的甲烷气体,为了消耗这么多气体还原成水和二氧化碳,只有打雷了,并且为降雨提供了水。
下雨是一种自然景象,是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1~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这些小水滴要变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
打雷是化学反应,是一个原子得到电子,一个原子失去电子的过程,并且释放了多余的负电荷。是化学反应,不是物理反应单纯的放电过程。如果我们一直保留在物理反应的怪圈,永远也解不开打雷的很多未解之谜.
美军呼叫空袭最短需要多少分钟?
美军呼叫空中支援这个事情大家一定在好莱坞电影里面经常见到。场景一般是这样的:当单个美军发现目标以后,一时又没有好办法解决敌人,那么他们会立即拿出通讯系统呼叫进行空中打击。这种火力支援模式,现如今美军最短只要在一二分钟就能完成,也就是你呼叫了,空袭眨眼就到了。首先告诉大家一个事实:美军的单兵是完全可以呼叫空中支援的。不过也是分具体的情况的,并不是所有的战斗中都能采取这种简单、粗暴、直接、有效的打法的。
那么在现实作战中,美国人如何呼叫空中支援、呼叫以后又是如何快速到底战场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美军打仗呼叫空中火力支援这件事情,大家应该是见怪不怪了。往往美军在战斗中,一言不合就拉一波飞机轰炸起来。
这种近距离空中火力支援专业术语叫做CAS,其定义是这样的:有人和无人驾驶的固定翼或旋翼机对非常接近友军的敌方目标发动的空中打击行动。
其实早在一战爆发的时候,这种火力支援形式就已经诞生了,不过那时候就是简单的空中轰炸而已。这种轰炸经常造成自己一方的士兵受伤或者死亡,所以使用的频率和准确性并不是很高。
随着二战的爆发以及结束,美军的这种火力支援模式已经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完善了。CAS模式现如今已经被美军广泛使用了起来,特别是在阿富汗以及伊拉克的作战过程中。
阿富汗战场上由于基本处于非对称作战模式,对方基本都是游击队模式而且地形极其的复杂。如果美军试图强攻或者采取单一的陆地战的话,那么伤亡数量就可想而知了。
据统计:美军在阿富汗战场中80%的空中力量以及弹药,都是投放在近距空中支援任务中了。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美军的空中火力支援到底是个啥东东呢?最快到底需要多久就可以完成一次空中火力支援呢?
美军目前使用的是联合火力支援系统(JFSS JASMINE)以前美军实现空中火力支援的系统比较落后,一线战场士兵先把信息和需要支援的情况上传给指挥部。随后指挥部还要经过分析、调度、评估,然后再联系离战场最近的空中火力进行打击支援。
这一整套操作下来,起步需要60分钟左右。可是战场态势以及敌我双方的变化是千变万化的,往往就错过了空中火力打击的最佳时间了。
随着美军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现如今美军已经整合了一套完善的空中火力支援系统了——联合火力支援系统(JFSS JASMINE)。
该系统的运用使得联合火力支援更加精确、精准和高效。该系统有效地提高了联合火力支援的效率,并提高了对目标攻击的有效性。往往从一线士兵呼叫火力支援到真正的实现火力支援,最快只要几分钟就能完成了。
这套系统包含:联合终端攻击控制员、前进空中控制员、联合火力观察员、空军联络官以及提供战场态势的观察部队。我们下面来简单地说一下:这些人员的分工和职能。
联合终端攻击控制员是空中火力支援的核心指挥人员。一般在美军的步兵队伍中,你会看到一个与其他士兵不一样的人。
这些人携带了一大堆的先进装备,例如:一台多波段无线电,内置激光指示器的双筒望远镜,用于数字化协调近地支援的“可穿戴式电脑、部手持GPS接收器,一个远程操纵视频增强接收器可以将飞机上采集的全动态视频传输给地面部队。
他们就是美国步兵队伍中的空军联合终端攻击控制员,简称JTAC。这些人的主要功能就是与天空中的美军飞机进行通讯。他们可以链接下载战场飞机的全动态视频为地面部队提供指挥,还能直接呼叫最近的飞机进行有效的打击。
前进空中控制员的职责就非常简单了,他们的核心核心任务就是引导空中飞机进行有效的打击。
联合火力观察员的职责也很简单:负责观察打击的效果和力度,万一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话,说不定会再来一次。如果打击出现问题的话,他们也会第一时间告诉空中人员。
空军联络官说白了就是一个负责和地面部队进行联系的人员,具体要派多少飞机、派什么型号的飞机由他来进行主导负责。战场态势感知部队就没啥好说的了,往往就是一线部队了。
这是一套完整的系统,一般情况下,美军地面部队出战以后,天空中都会固定的有飞机进行支援和待命的。一旦需要空中火力打击的话,这套系统就全面启动工作了。这样一来,整体的时间就非常短了,往往控制在10分钟以内也就能完成了一次空中火力支援了。
那么这套系统是不是适合所有的战场呢?其实这套作战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战场的,之所以在阿富汗、伊拉克战场上这套系统很厉害,甚至让对手瑟瑟发抖。其中有一个最大的前提和核心,那就是:必须保持在美军地面部队作战的上空有24小时不间断存在各种空军战机。
目前美军用于空中火力支援的飞机的种类有很多,例如:战斗机、无人机、轰炸机、炮艇机、武装直升机等等。
其中有一款著名的:AC-130攻击机。这款飞机就是专门为空中火力支援研发的,他是以C130为基础改装而成的。该款飞机依靠强大的载重量以及体积优势装有强大的机载武器系统,侧面发射的武器系统与精确传感系统、具有远程飞行能力,炮火强大、攻击性强等特点。
大家也许看出来了美军空中支援火力的问题了,那就是:必须保持在美军一线部队上空有不间断的飞机盘旋,另外还要有绝对的制空权才行。
这种作战模式在非对称作战以及掌握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当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例如:阿富汗、伊拉克战场上。在这种非对称作战中,美军地面部队完全可以从容的呼叫空中火力支援了,反正对手几乎就没有任何防空手段和能力。
可是如果在与军事大国、强国的作战中,这种打法就有待商榷了。毕竟谁都知道,现代战争制空权才是最重要的,试想一下:谁又会允许美军的飞机24小时不间断的在战场上巡航呢?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打掉美军的空中支援火力的。
最后我想说,美军的这种空中支援打法确实厉害,不但可以摧毁敌人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美军地面部队的伤亡。不过这种作战模式在非对称作战中应该没有任何问题,可是在和军事大国、强国作战中的效果那还是有待商榷的。什么叫小飞机?
小飞机一般指的是轻型飞机,一般是指最大起飞重量小于5700公斤的飞机,全世界共有40万架。这种飞机具有轻便、安全、使用要求低、能在草地起降、易于操作、价格低廉等特点。
轻型飞机在国外被广泛用于私人飞行、公务飞行、商业运输、空中游览、飞行训练、航空俱乐部、地质勘探、航空摄影、紧急救护、播种施肥、森林和渔业巡逻、灭火和探矿等,也用于商务通勤、公务飞行。
在15万米深的坑中引爆大伊万会出现什么效果?
世界上就有一个现成的超深坑,深达12226米。假如在万米深坑引爆大伊万,结果不会让你惊掉下巴。
先来了解,什么是大伊万?美苏争霸期间,苏联在新地岛试爆的氢弹,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核爆。这颗氢弹国际上称为大伊万。
氢弹是核武器的一种,杀伤威力比原子弹大的多。核武器爆炸的方式一般有三种,分别是空中爆炸,地面爆炸和地下爆炸。
前苏联领导人“核弹狂人”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苏联人造出大伊万,重达26吨。
由于1亿吨TNT当量太大,地球上都找不到合适的试爆地点,考虑到自身安全,最后苏联减少了一半当量。
大伊万的威力究竟如何?当大伊万在新地岛爆炸后产生的强光把北半球上空都照亮了。
大伊万爆炸造成数百公里内的木造房屋全部毁,参加试验的人躲在200公里远的地下室里,感觉像是世界末日来临,暴风压力足足吹送了将近1000公里的范围,100公里半径内所有生命体三度烧伤。
整个新地岛的冰全部融化了,方圆200公里以内没有一片完整的玻璃。
爆炸后的电磁脉冲波足足造成了一个小时的无线电通讯空窗期;
爆炸后所引发的大气扰动环绕了地球三次,将整个亚欧大陆向南推移了9毫米。
爆炸后的新地岛没有丝毫生命迹象。
因为氢弹产生的污染较小,所以苏联对爆炸后的新地岛还是加以开发利用,利用巨大的弹坑,建了个水库。
把大伊万放进万米深坑引爆假想曾经苏联为了了解地球的地底构造准备将地球挖穿,这就是科拉超深坑,但是在挖到12262米以后就放弃了。
如果将1亿吨TNT当量的“大伊万”氢弹投入科拉超深坑引爆,会出现什么后果?
一亿吨TNT当量的氢弹到底具有多大的威力
一吨TNT当量可以产生42亿焦耳的能量,也就是说一亿吨就是42亿亿焦耳,通过一些计算我们,发现一亿吨TNT当量的“大伊万”在12000米的地心爆炸后,它产生的能量大概相当于一次里氏8级左右的地震,2008年中国的汶川大地震就是高达8.2级。
在地心内部,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大大小小的地震,这些地震每一次产生的能量大约就是氢弹级别的。
1亿吨TNT当量的大伊万不会将地球炸碎,而且对地球的危害也近乎为零,而且科学家也不会为了验证这件事情,因为这样不仅毫无意义,而且还会浪费金钱和时间。
欢迎留言、转发;读点历史,涨涨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