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设计模式》(影印版)的编写运用许多最新的研究,包括神经生物学、认知科学以及学习理论,这使得《深入浅出设计模式》(影印版)能够将这些设计模式深深地烙印在你的脑海中,不容易被遗忘。你将会更擅长于解决软件设计中的问题,并能够和你的团队成员用模式的语言来更好地沟通。
4、《算法导论》
作者: ThomasH.Cormen / Charles E.Leiserson / Ronald L.Rivest / Clifford Stein
这本书深入浅出,全面地介绍了计算机算法。对每一个算法的分析既易于理解又十分有趣,并保持了数学严谨性。本书的设计目标全面,适用于多种用途。涵盖的内容有:算法在计算中的作用,概率分析和随机算法的介绍。书中专门讨论了线性规划,介绍了动态规划的两个应用,随机化和线性规划技术的近似算法等,还有有关递归求解、快速排序中用到的划分方法与期望线性时间顺序统计算法,以及对贪心算法元素的讨论。此书还介绍了对强连通子图算法正确性的证明,对哈密顿回路和子集求和问题的NP完全性的证明等内容。全书提供了900多个练习题和思考题以及叙述较为详细的实例研究。
5、《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
作者: Harold Abelson/ Gerald Jay Sussman / Julie Sussman
《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原书第2版)》1984年出版,成型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多年使用的一本教材,1996年修订为第2版。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原书第2版)》对于计算机科学的教育计划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2版中大部分重要程序设计系统都重新修改并做过测试,包括各种解释器和编译器。作者根据其后十余年的教学实践,还对其他许多细节做了相应的修改。
6、《程序员修炼之道》
作者: Andrew Hunt /David Thomas
《程序员修炼之道》由一系列的独立的部分组成,涵盖的主题从个人责任、职业发展,直到用于使代码保持灵活、并且易于改编和复用的各种架构技术。利用许多富有娱乐性的奇闻轶事、有思想性的例子以及有趣的类比,全面阐释了软件开发的许多不同方面的最佳实践和重大陷阱。无论你是初学者,是有经验的程序员,还是软件项目经理,本书都适合你阅读。
7、《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
作者: Martin Fowler
重构,一言以蔽之,就是在不改变外部行为的前提下,有条不紊地改善代码。多年前,正是本书原版的出版,使重构终于从编程高手们的小圈子走出,成为众多普通程序员日常开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书也因此成为与《设计模式》齐名的经典著作,被译为中、德、俄、日等众多语言,在世界范围内畅销不衰。
本书凝聚了软件开发社区专家多年摸索而获得的宝贵经验,拥有不因时光流逝而磨灭的价值。今天,无论是重构本身,业界对重构的理解,还是开发工具对重构的支持力度,都与本书最初出版时不可同日而语,但书中所蕴涵的意味和精华,依然值得反复咀嚼,而且往往能够常读常新。
8、《人月神话》
作者: 弗雷德里克·布鲁克斯
作者为人们管理复杂项目提供了颇具洞察力的见解,既有很多发人深省的观点,也有大量的软件工程实践。书中的内容来自布鲁克斯在IBM公司System360家族和OS360中的项目管理经验。初版的20年后,布鲁克斯重新审视了他原先的观点,增加了一些新的想法和建议。新增加的章节包括:原著中一些核心观点的精华;在经过了一个时代以后,Brooks博士对原先观点新的认识;1986年的经典文章《没有银弹》;对1986年所下论断(在10年内不会出现银弹)现在的认识。
9、《代码整洁之道》
作者: Robert C.Martin
软件质量,不但依赖于架构及项目管理,而且与代码质量紧密相关。这一点,无论是敏捷开发流派还是传统开发流派,都不得不承认。《代码整洁之道》提出一种观念:代码质量与其整洁度成正比。干净的代码,既在质量上较为可靠,也为后期维护、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作为编程领域的佼佼者,《代码整洁之道》作者给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整洁代码操作实践。这些实践在《代码整洁之道》中体现为一条条规则(或称“启示”),并辅以来自现实项目的正、反两面的范例。只要遵循这些规则,就能编写出干净的代码,从而有效提升代码质量。
《代码整洁之道》阅读对象为一切有志于改善代码质量的程序员及技术经理。书中介绍的规则均来自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涵盖从命名到重构的多个编程方面,虽为一“家”之言,然诚有可资借鉴的价值。
10、《修改代码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