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6岁的丁宁夺得里约奥运会女单金牌,成为中国乒坛第5位女子大满贯得主。2017年2月,丁宁成为中国女乒队长。2014年、2016年、2017年、2018年,丁宁荣膺国际乒联最佳女运动员,2016年入选国际乒联名人堂……
如此辉煌夺目的成绩在丁宁的退役声明中,却变成了寥寥几笔——
“26年与乒乓相伴,每个瞬间,我都觉得无比珍贵:5岁开始学打球懵懂的我,10岁来到北京逐梦的我,国际赛场为国征战的我,在奥运会上收获冠军完成‘大满贯’的我,在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的我……”
没能参加东京奥运会,丁宁说自己有憾但不悔,“2016年里约奥运会实现大满贯后,我也想过急流勇退,去追寻另一种人生。但因为队伍需要,作为队长,身上的责任与使命让我选择了坚持。”
但谁也没有想到,新冠肺炎疫情让东京奥运会周期从4年变成5年。伤病侵扰、新生代冲击、换球带来的技术挑战……丁宁面前似有重重大山,但她始终咬牙坚持。
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这样评价:备战东京奥运会这个周期,丁宁和球队在一起训练、比赛、竞争、生活,她对整个球队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
“这五年,我没有浪费,更不后悔,我完成了女乒‘接力棒’的交接。”丁宁说。
2020年6月12日,中国乒乓球队与中国澳门乒乓球集训队青年组选手在凼仔的澳门运动员培训及集训中心举行交流活动。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爱哭”到“自省”
丁宁出生在体育世家,父亲丁殿国是速滑运动员,母亲高凤梅是黑龙江女篮后卫。与很多运动员不愿子女干体育不同,丁宁爸妈从她出生起,就希望女儿也能成为运动员。
高凤梅本想让女儿练篮球,但5岁的丁宁却“阴差阳错”选择了乒乓球。“我妈训练的篮球馆在一楼,她怕我被球砸到,就把我放到了二楼乒乓球馆,教练用乒乓球逗我玩,我就这样入门了。”
父母虽不懂乒乓球,但在训练上却从不娇惯丁宁。“他们从小就一直在说,吃穿上可以惯着我,但脾气和毛病绝不能惯。”
丁宁5岁开始练习乒乓球。来源:微博@丁宁
有时训练中丁宁扭了、摔了或磕碰,高凤梅即使看到,也不会把心疼写在脸上。一次,丁宁训练挥拍砸到眉骨,鲜血直流,高凤梅赶到医务室,并没有直接领她回家,而是等医生处理完伤口后,让她坚持完成了训练。
“我怎么会不心疼?我自己就是运动员,疼在心里也不能流露。”高凤梅说。
丁宁小时候淘气,妈妈一揍就跑。直到10岁时,一次挨揍,丁宁第一次没跑,高凤梅突然发现女儿有了强烈的自尊心,从此再没打过她,而是开始讲道理。
丁宁的父亲和母亲。来源:中国石油报
为了让丁宁接受更专业的训练,高凤梅把10岁的丁宁送到了北京什刹海体校。走之前,很多人问丁妈,孩子这么小离家,你舍得么?高凤梅答:“竞技体育是独木桥,既然孩子练上体育,就必须要吃苦,不吃苦哪能出成绩。”
高凤梅表面狠,内心软。尤其到了队里放假,北京的孩子全回家了,宿舍里只剩丁宁。每每想到这,她心就痛,“哪个父母不疼孩子,但想干一番事业,就必须多付出。”
高凤梅一直教育女儿“打球要先做人,打球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而做人是一辈子,要学会善待感恩身边的人。”
2005年3月5日,乒乓球选手丁宁/李平在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选拔赛桂林站的混合双打比赛中以3比1战胜对手刘诗雯/孔令辉,进入八强。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将于4月30日在上海开战。新华社记者陈瑞华摄
正是在这种不宠溺、要感恩的家教中,丁宁渐渐养成了坚强独立、吃苦耐劳、共情同理的品质。
赛场上的丁宁自信霸气,但她却坦承,自己从小就不自信,“我小时候是一个爱哭鬼,但这个哭不是因为失败,而是怒自己不争气,为什么我不能赢,怎么就没打好。”
随着慢慢长大,丁宁发现哭并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人觉得情绪化。“可能从事的是乒乓球,竞争实在太残酷,你每天面对的就是训练、伤痛、比赛、胜负。也可能因为我眼睛小,能把泪含在眼眶。”
2009年5月20日,丁宁在第22届亚洲杯乒乓球赛女单半决赛中。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再之后,丁宁愈发远离“骄娇”二气,输球后,理智与自省代替了眼泪。“伤太多,人太累,就没力气哭了,找问题和不足才能进步。只要不到最后一分,球不落地,我一定会坚持。”
丁宁给乒乓球的“天赋”做了分类:步伐快、力量好、速度快、球感好、有空间感、比赛感觉好。“小时候打球需要天赋,这样才能被教练选中。成为职业运动员后,天赋背后的隐藏技能,比如潜力和勤奋成了关键。”进入国家队后,丁宁发现身边全是有天赋的人,自己只有“勤能补拙”,刻苦训练。
对于天赋与勤奋的关系,丁宁这样理解:“天赋是区分大家能走多远的分水岭,勤奋则是大家努力都能到达的彼岸,天赋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勤奋积累到一定量,天赋也会随之上升。”
2011年5月14日,中国选手丁宁在颁奖仪式上庆祝夺冠。当日,在荷兰鹿特丹阿侯伊体育馆举行的2011年世界乒乓球(单项)锦标赛女子单打决赛中,丁宁以4比2战胜队友李晓霞,夺得冠军。新华社记者王丽莉摄
“至暗”与“高光”
丁宁用“丰富”来形容自己的职业生涯。虽有21个世界冠军和“大满贯”头衔,但丁宁却喜欢谈“至暗”与“高光”部分,她说波谷与波峰的“两极”最让人成长。
“命运总让我先输后赢。在哪跌倒,就让我在哪站起来,连‘演员’都不变。”丁宁这样形容自己运动员生涯的“戏剧性”。中国女队团体赛多少年没输过的球,被她赶上了;奥运会女单决赛场很少出现的罚分,让她碰上了。连刘国梁都感慨,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与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丁宁遇上的大坎儿。
2010年5月30日,中国队球员郭焱和丁宁在混合区等待采访时落泪。当日,在2010莫斯科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女团决赛中,新加坡队以3比1战胜中国队获得冠军。新华社记者陶希夷摄
2010年的莫斯科世乒赛团体赛。王楠、张怡宁两位“一姐”首次缺席。这是20岁的丁宁第一次作为女团主力上场。决赛首场,打头阵的丁宁对阵冯天薇。此前一年,两人交手,丁宁全胜,但决赛时,丁宁却在2比1领先、第四局8∶3占优的情况下,意外地丢掉了比赛。
第二场,刘诗雯同样败下阵来。最终中国队不敌新加坡队,痛失考比伦杯,这也是中国女队多年来遇到的最大挫折。那是中国女乒第一次在国际比赛中裙装亮相,之后好几年,丁宁再没穿裙子打比赛。这也成为她职业生涯第一个至暗时刻。
2010年5月30日,中国队球员丁宁在混合区等待。当日,在2010莫斯科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女团决赛中,新加坡队以3比1战胜中国队,获得冠军。新华社记者陶希夷摄
两年后的多特蒙德世乒赛团体赛决赛,中国女队与新加坡队再次狭路相逢。首场,还是丁宁对阵冯天薇。这一次,丁宁没有给对手机会,3∶1拿下。之后,李晓霞、郭跃同样表现出色,中国女队终于把考比伦杯带回中国。
这是团体赛的“复仇记”,单打的反转同样精彩。
2012年8月1日,丁宁在比赛中。当日,在伦敦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中,中国选手丁宁以1比4不敌队友李晓霞,获得亚军。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2012年伦敦奥运会决赛,丁宁因发球连续吃到裁判罚分,最终输给队友李晓霞,获得银牌。赛后,她边哭边给妈妈打电话:“当时我妈特别镇定,她说,‘宁宁你现在抬起头,擦干泪,没什么过不去的坎。’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了家人支持的力量。”
4年后的里约奥运会女单决赛,丁宁的对手依然是李晓霞,这次冠亚军却“掉了个儿”。当决胜球打出,丁宁没有再克制眼泪。领奖台上,她咬着金牌,终于在26岁尝到了“大满贯”的滋味。
2016年8月10日,中国选手丁宁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领奖台上。丁宁是乒乓球历史上第五位女子“大满贯”得主。新华社记者蔺以光摄
一出出触底反弹的戏码,让丁宁感叹命运的神奇,“人生没有‘撤回键’,却有‘重来键’。关键是对手得跟我一样配合才行,你说这是命运给的机会,还是命运设的陷阱?”如今复盘,丁宁庆幸当时选择了坚持。
“在面对挫折时,丁宁表现出来的坚韧品质,帮助她不断去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她在赛场上最大的特质。”刘国梁说。
“追求梦想的道路从来没有‘容易’二字;没有谁是常胜将军,没有谁是无坚不摧,当遭遇失败和困境时,勇敢面对;在几乎崩溃和想要放弃时,选择坚持,你就一定能够抵达心中的彼岸。”退役声明中的这段话,正是丁宁透过乒乓球看到的人生真相。
2016年8月10日,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中,中国选手丁宁对阵同胞李晓霞。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自渡”与“蜕变”
伦敦奥运会摘银后,丁宁陷入了“心态波动-改技术-输球-自我怀疑”的恶性循环中。“22岁的我还很年轻,再去面对一个4年周期,我能坚持么?”她常自问。
技术不改不行,改了难受。“如果在自己状态好、成绩好时改技术多好,能够承受输球的压力。”丁宁常后悔,最烦躁时,她会强迫自己想想2016年的里约。“我的目标就是奥运会女单金牌!”
丁宁明白,国乒人才辈出,迭代速度快,一旦自己选择继续前行,就必须拆解自己,重塑一个丁宁,但这条路必定充满危险与未知。
来源:微博@丁宁
这是一次冒险,更是一个赌注。“我妈当时跟我说,你不扒层皮,是不可能站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的。当时我对这句话理解不深。后来的4年,我真正体会到了蝶变,那是一种脱了层皮的切肤之痛。”
对冠军的渴望,来自家人和教练的鼓励,逐渐让丁宁坚定了信心,她开始了自我修炼和“升级”。她深知,竞技体育这座独木桥上,只能留下走得最稳的那个;“王牌之师”的金字塔尖,只允许站立一个人。在“改技术”这条路上,唯有跟自己较劲,“凿掉”坏毛病,精进新技术,才能蜕变。
“自律”的道路孤单且漫长,丁宁一边丰满着新技术,一边经历着“悲伤时不言,孤独时忍耐,低谷时蓄能,无助时自渡”的苦。
2014年5月5日,卫冕冠军中国乒乓球女队在东京世乒赛女团决赛中以3比0横扫东道主日本队,历史上第19次捧起考比伦杯。新华社记者李鹏摄
终于在2014年,丁宁迎来快速成长。在年初的东京世乒赛上,“升级版”丁宁一路披荆斩棘,赢下了各路选手,与李晓霞携手帮助中国队赢得团体冠军。同年底,在林茨世界杯上,丁宁4∶0战胜李晓霞,拿下蜕变后的首个单打冠军。
熬,看上去很苦,实际是厚积薄发的沉淀。“那4年对丁宁的磨炼特别大,从她每天训练课上的投入和眼神,都能感受到她的执着。”国乒女队主教练李隼回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