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拼多多股价波动的背后,充满了商家们的伤与忧!
大跌
拼多多刚经历了一场“闪崩”。
美东时间11月21日,拼多多美股盘前一度大跌超15%。开盘后,拼多多股价跌幅较盘前有所收窄,但仍然以10.64%的跌幅收盘。
以市值看,这场大跌让拼多多蒸发17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46亿元。
一夜之间股价如此震荡,拼多多经历了啥?
答案得从最新的财报中寻找。11月21日美股盘前,拼多多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2024年Q3,拼多多总营收993.5亿元,同比增长44%;营业利润为242.925亿元,同比增长46%;归属于拼多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49.807亿元,同比增长61%。
说实话,这个业绩增速很猛。对比其他几个电商巨头,同期,阿里的营收同比增长5%,净利润下降9%;京东营收同比增长5.1%,净利润同比增长47.8%。
既然业绩如此出色,为何拼多多的股价却大跌?
按照彭博分析师此前的预期,拼多多Q3营收为1028.3亿元,同比增长49%;调整后净利润为292.1亿元,同比增长72%。
时间拉长一点,此前四个季度,拼多多的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94%、123%、131%和86%。
环比来看,拼多多第三季度的营收增速较上个季度出现放缓,而归母净利润更是环比下降22%。
一个连续四次考试都得100分的优等生,突然考了个90分,尽管成绩依然优秀,但老师的高预期被打破了:万一你下次考个80分,那该咋整?
此外拼多多与供应商品牌商之间的博弈也愈加白热化,这不仅让我们深思拼多多的商业模式他给我们社会带来的价值又是什么?
或许市场就是那个老师,他们在用真金白银,给拼多多的表现作出判断。
这也不是市场第一次作出判断。截至11月22日收盘,拼多多的股价是100.07美元/股,相比当初的高点已经跌超了50%。
这不禁令人好奇,隐居背后的黄铮想看着拼多多往何处去?
价值
先看一个问题:拼多多的估值高不高?
截至11月21日美股收盘,拼多多的市盈(TTM)是10.36倍,阿里是16.52倍,京东是10.23倍,三巨头对比,拼多多的市盈并不高。
如果再结合它们的业绩增速来看,拼多多的市盈甚至算低的。换句话说,相对阿里和京东,拼多多还是便宜的。
从业务看,第三季度,拼多多来自在线营销服务和其他服务的收入为493.51亿元,同比增长24%;来自交易服务的收入为500.03亿元,同比72%。
其中,网络营销服务及其他服务收入是指国内广告收入。这部分收入是商家为提高销售量,根据用户检索关键词与浏览位置等偏好,向拼多多支付的购买广告位与网页搜索关键词的费用。
这两年,拼多多的用户一直在增长。年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了9亿,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7.9亿。这背后,拼多多吃到了消费降级和农村用户的红利。我老家那80岁的老姑婆都开始往家族群分享“砍一刀”链接了,你说拼多多猛不猛?
只要用户持续增长,拼多多的收入还会提升。
另一个增长点来自拼多多的跨境电商平台——Temu。数据显示,2022年9月1日,拼多多跨境电商平台正式在海外上线,如今已触达全球40多个国家及地区。2024年初,Temu的独立访客数量就达到4.67亿人次,在全球电商市场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亚马逊。
根据此前报道,Temu为2024年定下的GMV(成交额)目标是300亿美元,相比前一年几乎翻倍。按照摩根士丹利的研报,Temu最快有望在2025年实现盈利,且GMV增长潜力巨大,2030年有望达到1300亿美元。
拼多多还有一招妙棋:农业。
在对外宣传中,拼多多称自己长期以农业为核心战略,“平台自成立起,就坚持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它们还搞了“多多农研科技大赛”,通过智能化种植探索前沿农业技术,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活力。
在中国,三农问题非常重要,目前我们还有着5亿多农民。拼多多押注农业,本质上也是为自己加了一道“护身符”,为产业和舆论奠定了长期基础。
因此在笔者看来,增长势能、跨境电商平台、深耕农业,这是拼多多未来增长的最大筹码。
质疑
当然,拼多多也并非铁板一块,槽点同样明显。
如果要评选拼多多最让人无语的操作,“砍一刀”肯定上榜。
拼多多“砍一刀”的套路可以追溯到2015年,拼好货时期的“水果拼团”活动。当时,拼好货用一些水果来抽奖,消费者邀请新用户就能参与,这个模式后来演变成了拼多多的“砍一刀”。
利用这种“占便宜”的心理,拼多多将人性玩到了极致,在广大的小镇和农村地区,拼多多迅速累积了数以亿计的用户。
“砍一刀”是拼多多的流量密码,却是无数人的梦魇。
此前,一个百万粉丝游戏博主,做了一个大胆的实验——在数万名观众的注视和参与下,直播“砍一刀”。
他就想看看,到底多少刀,才能砍下拼多多的一件商品。遗憾的是,这场砍价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参与人数至少上千,砍到了小数点后6位,依然没能砍价成功。
你以为你只差一刀,但实际上“永远差一刀”。网友调侃,这到底是“砍一刀”还是“砍亿刀”?
拼多多最初瞄准的是“五环外”的人群,是广大的“下沉市场”。
走这个路线,天然离不开便宜,而便宜的土壤,极容易滋生“山寨”。拼多多上市的第二天,一篇《拼多多,三亿人都敢坑的购物APP》就出现在了朋友圈,文章作者指责拼多多销售仿冒、山寨和三无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