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中发送邮件或信息时,使用感叹号的情况通常出现在表达“您好”、“感谢”或“再见”等场景。然而,在当下的社交环境中,频繁使用这一寻常的标点符号,竟逐渐被视为不友善甚至“极不礼貌”的象征……
近日,一位日本网友就因在给上司的邮件中使用了感叹号而遭到指责,被指失礼:
“我在公司内部的邮件发了句‘了解!谢谢!’之后,结果被骂工作上的联络不该加‘!’,于是我继续回复以后我会注意!”
根据这位网友的说法,他们公司上司不认同在职场上使用感叹号,认为这是违反邮件礼仪的行为,但他本人觉得这纯属无稽之谈。
毕竟电子邮件也才普及20~30年,哪有什么礼仪不礼仪的麻烦规定?于是又送了一个感叹号过去,以表明自己的态度。
这一话题一经发布,随即引爆网友们的热烈议论,收到了超过15万个赞,甚至闹上了电视。但与以往不同,大家这次的看法相当两极化。
有一半人与那位上司看法一致,认为职场中不应使用感叹号,会给人带来不良印象。但另一派则认为,感叹号能有效传达积极情绪,有助于拉近彼此距离,并不存在礼貌与否的深层含义。
日本电视台的晨间情报节目スッキリ,上街采访路人的意见,听听大家对于在职场使用感叹号的看法。
一位2x岁上班族表示,用感叹号没什么不适:“要是后辈对我用感叹号,我还会很开心呢。因为显得我们的关系很亲密。”
2x岁幼儿园老师:“这件事可能要看公司的气氛如何吧,我倒是很常用。因为很方便又显得气氛轻松。”
另一位20多岁的上班族表示:“我认为它是促进沟通顺畅的工具。每到周五傍晚,我常会发‘各位辛苦了!’”
“无论是‘辛苦了’所传递的喜悦,还是‘谢谢你’所表达的感激,在这些场合,感叹号都是强调情绪的必要调味品。”
大家可以看出,表示不介意使用感叹号的上班族,大多属于青年人。采访中年上班族,自然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答案... ...
5x岁上班族:“感觉很没礼貌,我不会用。因为感叹号会让人感觉自己态度很随便。”
3x岁家庭主妇:“我基本上不会用,因为不用感叹号并没有坏处。”
“但如果用了,考虑到可能会让对方生气,那不如干脆不要用了,还让人感觉你比较会做人。”
6x岁建筑业:“用不用感叹号,或许跟上司与下属的交情有关,但我个人不太会用。”
“用这个感觉好像彼此关系轻松过头了——但也或许是我太古板了也说不定吧。”
节目本次调查了108位路人,有64人认为可以用感叹号,44位认为不行。
事实上,在日本职场邮件礼仪中,除问候与致谢时可使用感叹号外,其他情况均不建议使用。因为在电子邮件沟通中,一个感叹号可能相当于拍桌子或隔空斥责。
此外,当领导或上司发布安排后,末尾加上感叹号,通常带有期望甚至命令的语气。因此,在工作场合,大家仍需注意感叹号的使用方式,以避免引发歧义。
其实,问题的核心或许不在于感叹号本身的对与错,而在于沟通的“语境”与“共识”。与其制定一刀切的规则,不如增进相互理解。
即便在日常聊天中经常使用,也给人一种异样的感觉
年轻一代可以学习并尊重传统商务礼仪,认识到审慎选择沟通方式是一种职业素养;而管理者也可以尝试以更开放的心态,理解新一代习惯的表达方式,避免将代际差异等同于态度问题。
在未来职场,这种灵活、包容且基于相互尊重的沟通能力,将变得愈发重要。感叹号之争,终将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新旧规范之间,构建一座通向更高效、和谐职场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