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咱来聊聊“甄嬛体”这事儿。话说前阵子,我刷手机的时候,老能刷到一些个说话“文绉绉”的帖子,动不动就“本宫乏”、“真真是极好的”,看得我一头雾水。这都啥年代,咋还兴起古文来?
为搞清楚这股子“妖风”,我可是下一番功夫。
第一步,当然是找“度娘”问个明白。
我直接在搜索框里输入“甄嬛体是什么意思”,结果出来一大堆相关信息。我挨个点进去看,发现原来这“甄嬛体”跟一部叫《甄嬛传》的电视剧有关。
第二步,恶补《甄嬛传》!
既然知道源头,那必须得去瞧瞧这电视剧到底讲一开始我还真有点看不进去,满屏的“娘娘”、“嫔妃”,绕得我头晕。但为搞懂“甄嬛体”,我硬着头皮往下看,看着看着,还真看出点门道来。
这剧里的台词确实挺有意思,半文半白的,听起来既有古韵,又不至于完全听不懂。比如那句经典的“臣妾做不到”,真是把那种无奈和纠结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步,研究“甄嬛体”的用法。
光看电视剧还不够,我还得学以致用!于是我又回到网上,专门找那些用“甄嬛体”写的帖子,仔细研究人家是怎么遣词造句的。
我发现,“甄嬛体”主要有几个特点:
- 喜欢用“本宫”、“臣妾”、“哀家”等自称。
- 爱说“极好”、“真真”、“甚是”等词语。
- 句式比较长,喜欢用一些文言虚词,比如“甚为”、“断断乎”。
第四步,亲自上阵,实践出真知!
理论知识学得再多,不如亲自实践一把。我开始尝试在跟朋友聊天的时候,偶尔用几句“甄嬛体”。
比如,朋友问我周末干啥去,我就回:“方才去园子里赏赏花,虽景色宜人,却也难免有些乏。”
朋友们还觉得挺新鲜,夸我“有文化”。但时间长,他们就有点受不,纷纷表示:“大兄弟,咱能好好说话不?”
看来,这“甄嬛体”也不能滥用,偶尔玩玩梗还行,真要天天这么说话,估计朋友都得跑光。🤣
经过这一番折腾,我对“甄嬛体”算是有比较全面的解。这玩意儿,说白就是一种网络流行语,跟风玩玩可以,但千万别太当真。毕竟咱还是生活在现代社会,说话还是得接地气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