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cf雄黄酒手雷,说一说火药的由来和使用?

CF排位号 admin 2023-12-14 05:00 54 次浏览 0个评论
网站分享代码

cf雄黄酒手雷,说一说火药的由来和使用?

火药,又名黑火药,是一种早期的炸药,直到17世纪中叶都是唯一的化学爆炸物。火药一般由硫磺、木炭和硝石(硝酸钾)混合而成,其木炭是作为燃料,而硫磺和硝石作为氧化剂。由于火药的燃烧特性和能大量产生气体和热量,火药被广泛用作枪械中的发射药和烟火中的烟火药。

学术界一般认为火药发明于7世纪的中国,是中国术士为炼制长生不老药而得到的副产品。早在唐代的《太上圣祖金丹秘诀》里,就有了早期火药配方的书面记载。火药的发现导致了烟花的发明和早期火药武器在中国出现。随后火药武器也陆续在阿拉伯、欧洲和印度出现。一般认为欧洲的火药技术是由阿拉伯人传播过去的。西方最早的有关火药的书面记录是由英国哲学家罗吉尔·培根于13世纪记录。

cf雄黄酒手雷,说一说火药的由来和使用?

黑火药被归类于低爆炸性炸药,因为其较低的分解率导致了低爆炸威力。

现在虽然已经被无烟火药等低速的发射药及三硝基甲苯等高爆炸力炸药取代,但是现在还有生产以作为导爆的火工品用,另一方面烟火、鞭炮、模型火箭以及仿古滑膛枪的发射药使用。

炼丹家的原始火药

南北朝

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用硝石、武当山雄黄、松脂和猪大肠脂肪混合制成白如冰的丹药,“服之皆令长生,百病除”。

唐初医学家孙思邈(581—682)在《丹经内伏硫磺法》中记载硝石、硫磺和炭化皂角子混合后用火点燃后能猛烈燃烧。

8世纪时中国炼丹家发明以硝石硫黄木炭为主要原料的“伏火硫黄法”:硫黄硝石各二两,研末,放在沙罐中,再将沙罐放在地坑中,四面填土,与地平,将三个皂角子,燃烧存性,用钳子逐个放入沙罐中,等到火灭之后,在罐口加木炭三斤,煅烧,到炭消三分之一,去余火,冷收之。用伏火法煅烧出来的物质,虽然还不是火药,但已经开始将硝石,硫黄,和木炭一同煅烧了。

唐元和三年(808年)炼丹家清虚撰的《太上圣祖金丹秘诀》记载了“伏火矾法”:以硫黄二两硝石二两,马兜铃三两半,研末,拌匀,入罐,放入地坑中与地平,将弹子大小的烧红的木炭,放入罐内,烟起,用湿纸四五重复盖,再用两块砖压上,用土掩埋”。伏火矾法比伏火硫黄法前进了一大步,伏火硫黄法的硝石硫黄混合物,因没有碳素,燃烧过程容易被融化的硫黄中断,为了补救,放入皂角子,使燃烧继续进行。伏火矾法则将硝石,硫黄,含碳的马兜铃一同混合,成为原始火药。

成书于9世纪中叶至五代的《真元妙道要略》(一说郑思远所著)记载:“有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

炼丹家对硝石硫黄化学性质的研究

魏晋南北朝《三十六水法》记载32个包含硝石的丹方。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记载硫黄和水银的化合实验。陶弘景《本草经集注》首创用火焰的颜色辨别硝石的方法:“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

火药的发明

十世纪五代时期的敦煌(时属归义军)壁画,目前所知最早的关于火枪和手榴弹(右上方)的描绘。[14]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火铳出土于中国黑龙江,制作年代为1288年,现藏黑龙江省博物馆。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英国一位传教士麦都思指出:“中国人的发明天才,很早就表现在多方面。中国人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恩格斯在1857年发表的《炮兵》中写道:“在中国,还在很早的时期就用硝石和其他引火剂混合制成了烟火药,并把它使用在军事上和盛大典礼中”。

硝石是火药的关键构成之一,火药配方最早在公元9世纪晚唐时期的炼丹书籍中就有记载。

公元904年,杨行密军围攻豫章(今江西南昌),部将郑璠命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率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这是火药最早使用于军事记载,最早的火药武器则出现在五代时期的敦煌壁画。

影响

北宋《太平玉览》引《范子叶然》的记载,春秋时代有一位范子然说“硝石出陇道”。南朝梁陶弘景《名医别录》记载“扑硝生益州,……色青白者佳”,“硝石生益州及武都,陇西,西羌”,“硝石,味辛,大寒无毒,主治十二经中百二十疾。天地至神之物”。唐苏敬等编《新修本草》记载“朴硝今出益州北部汶山郡,生山崖上,色青白,亦杂黑斑”。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消石,味苦寒,主五脏积热,胃涨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 北宋《武经总要》的三种火药方含硝量50%、48.5%、38.5%,均低于基本的黑火药含硝量(75%)。[25][26]此外,在金人统治下的西安附近曾出土了火药石,据研究含硝量为60%,比北宋《武经总要》要高。

北宋

《武经总要》火药方之一

武经总要全前集卷十二火药制法

1044年《武经总要》中作者曾公亮、丁度和杨惟德已经记载三种复杂的火药配方,和利用火药制造霹雳火球、铁嘴火鹞等炸弹。

“蒺藜火球……火药法:用硫黄一斤四两,焰硝二斤半,粗炭末五两,沥青二两半,干漆二两半,捣为末;竹茹一两一分,麻茹一两一分,剪碎,用桐油、小油各二两半,蜡二两半,熔汁和之。外傅用纸十二两半,麻一十两,黄丹一两一分,炭末半斤,以沥青二两半,黄蜡二两半,熔汁和合,周涂之……”。

此火药方含硝石,硫黄,含碳物的比例为50%:25%:25%”。

《武经总要》火药方之二

“火球……火药法:晋州硫黄十四两,窝黄七两,焰硝二斤半,麻茹一两,干漆一两,砒黄一两,定粉一两,竹茹一两,黄丹一两,黄蜡半两,清油一分,桐油半两,松脂一十四两,浓油一分……”。

其中硝石,硫黄,含碳物的比例为50.6%:26.6%:22.8%”。

《武经总要》火药方之三

毒烟球“火药法”:“球重五斤。用硫磺十五两、焰硝一斤十四两、草乌头五两、芭豆五两、狼毒五两、桐油二两半、小油二两半、木炭末五两、沥青二两半、砒霜二两、黄蜡一两、竹茹一两一分、麻茹一两二分,捣合为球,贯之以麻绳一条长一丈二尺,重半斤为弦子。更以故纸一十二两半,麻皮十,沥青二两半,黄蜡二两半,黄丹一两一分,炭末半斤,捣合涂傅于外。若其气熏人,则口鼻血出。"

其中硝石,硫黄,含碳物的比例为49.06%:24.8%:26.6%”。

武经总要中还记述,使用火药为兵器,以火箭和投石机搭载的炸弹形式出现。

霹雳火球制法。

1232年,南宋寿春县有人发明竹筒火枪,被使用来发射瓦土弹头。南宋陈规著《宋城录》已记载有铜铁制成的火炮。

现时找到最古早的金属制大炮约制作于1323年。但是元朝(1279年~1368年)之前的蒙古人有使用大炮来对抗当时的俄罗斯人,当时欧洲的罗吉尔·培根于1248年就有记载于其著作中。

1240年前后,阿拉伯人从中国获得到火药的知识,称来自东方的硝石为“中国雪”,他们还知道烟花爆竹,称之为“中国花”,又称火箭为“中国箭”。

在1304年阿拉伯人亦将黑火药应用在军事上,放在竹或铁制的管内,以射击箭枝。

一直到19世纪为止,黑火药都是唯一知道存在的推进燃料以及炸药。

欧洲方面,最早有大炮的纪录则为1313年于比利时根特市出口的大炮。而于14世纪中期,不论是中国还是欧洲的文献也有非常多的大炮使用纪录。其实火药中只有三种成分是有用的,亦是最先明白主要有效成分为硝酸钾。

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制作火药兵器的最大问题,还是难以生产能够承受火药爆炸力的炮管/枪管。所以欧洲亦有传说中国只使用火药来作烟火和炮仗。事实是13、14世纪以后,中国还是有大量使用大炮和火箭。例如北京的矮厚城墙,作用就是用来防御炮击的。而明朝(公元1368~1644年)的首都亦在1421年由南京移往北京,相传就是因为南京附近的山脉都是极佳的侵入者对南京炮击地点。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明朝军队已经会步、炮(枪)、骑配合,并在一些战争中使用过三线战法。

根据日本的纪录表示,在葡萄牙人在1543年于种子岛登陆(或应说是撞船意外)前,日本并没有(或已失传)手持的火药兵器。而元朝大量使用火药似乎就是使火药兵器兴起的原因,不过之间仍偶有使用旧式攻城器械如投石机。

而在欧洲,15~17世纪则是火药兵器获得大量发展的时代。因为冶金术的进步,使得手持火药兵器逐渐改良。而火炮的技术亦渐渐超越由中国传入的技术。这些火炮技术则在后来由耶稣会的传教士传回至中国,而这些传教士亦被当时(明末清初)的皇帝任命为制作大炮的负责人。例如,清朝初年三藩之乱时,康熙皇帝便命令当时任时于钦天监的耶稣会教士南怀仁,制造大量新式火炮,以对付自云南起乱的吴三桂,其中最为有名的火炮称作“武成永固大将军炮”,这是一种铜炮,重3公吨、炮长310公分、口径12.5公分、用药5斤、生铁炮子10斤。

17世纪后期,欧洲的黑火药亦用在和平用途上,例如采矿,筑路等。

于19世纪中后期,因为发明了无烟火药、硝酸甘油以及硝化纤维(硝酸绵)等炸药和发射药,而使得黑火药被这些炸药所取代。黑火药被用作和平用途,例如烟火、鞭炮等。

你见过蛇报复人类的吗?

1986年,湖北省狮子坝乡民主村曾经发生了一件怪事,当地一位捕蛇人被蛇整整“追杀”了5年,生前因为杀蛇太多,死后群蛇竟在他坟上安了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由于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还没有现在这么强,所以濒临山区的村民们,有很多都以上山捕猎的方式来维持生计。

在我们普通人眼中,人们对无腿和多腿的动物都有天生的恐惧性,特别是蛇类,简直到了谈蛇色变的程度。

科学表面,这种恐惧,源于人类天生趋利避害的心理所致,轻易改变不了,但捕蛇人却除外。

蛇虽然恐怖,但有些蛇类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它们可以用来泡酒,也可以用于药材,并且是毒性越强的蛇价格就会越高。

正是因为这点,所以,在当时便衍生出了一个职业——捕蛇人。

捕蛇人程地明的故事

在湖北省、狮子坝乡一个叫民主村的地方,曾经就有着一位传统的捕蛇人,此人名叫程地明,是一位非常厉害的捕蛇能手,他们家祖辈都是专门靠捕蛇卖钱为生的。

对于这项祖辈流传下来的手艺,程地明学得那是相当的娴熟,他善于识别蛇类的踪迹,会做陷阱,会自制各种巧妙的器具用于捕捉各种蛇类,基本每次外出都会有收获。

村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贩子过来收蛇。有时候,程地明外出几天抓蛇所获得的钱财,甚至比有些村民辛苦种上一年地的收入还要多!这也是程地明坚持做捕蛇人的重要原因。

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程地明因为常年都与各种毒蛇打交道,难免会发生意外。

事实上,程地明最后也确实是因为一条蛇而死的,但他生前所遭遇的离奇经历,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到现在都没有人能解释其中原因。

遭遇蛇群围攻

时间回到20多年前。

1986年的一天,程地明约了几位同伴,准备到他们家附近的一座山上捕蛇。

他的这几位同伴,一个叫周军,另一个叫翟华。两人的身份也是和程地明一样,同是职业的捕蛇人,终日靠捉蛇获取利益。

他们选择的那座山不算很高,整座山头被茂密的植被所覆盖着,这样的环境,无疑是蛇类最佳的栖息之地。

由于常年练就的好眼力让,几人可以轻而易举的凭借一些蛛丝马迹找到蛇的藏身之所。

在进山的路上,程地明和他的伙伴们各自的收获都不少。

当走到半山腰时,眼尖的程地明忽然发现路边的一处草丛中,竟然盘着一条两尺来长的红花野鸡项蛇!

红花野鸡项蛇学名为红脖颈槽蛇,属于毒蛇的一种。虽然这条蛇看着不小,但程地明却并没有太兴奋,因为这种蛇是没有人要的。

由于担心被毒蛇咬伤,程地明毫不犹豫的捡起棍子把这条蛇给打死了。这不打还不要紧,接下来的事情让程地明彻底傻了眼。

把蛇打死了之后,程地明转身刚要走,可四周却接连出现了好几条红花野鸡项蛇把他给围住,程地明见状开始并没有慌张,而是如法炮制,眼疾手快的又把这些蛇给打死了。

这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无论他怎么打,还是会有源源不断的蛇从四面八方冒出来,程地明慌了,他连忙招呼同伴过来帮忙。

当周军和翟华赶过来后,开始也被眼前的一幕给吓了一跳,冷静一番,随后两人二话不说也加入了打蛇的阵营。

三人边打边退,着急之下,几人不知道打死了多少蛇才从蛇群的围攻下逃了出来。

自此之后,程地明就仿佛与蛇结下了“血海深仇”一般。

被蛇记仇“报复”了5年,最后还是难逃一劫

程地明回到家之后,还仍然心有余悸。他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捕蛇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奇怪的现象。为了弄明白原因,他特意跑去问了村子里的长辈。

一些见多识广的老人听到他这个情况,连忙嘱咐他最近几年最好不要去捕蛇了,否则就会有危险。

用老人的话说,蛇是一种非常会记仇的生物,如果在野外遇到蛇群,只能逃跑,千万不要主动攻击它们。要是你打死了它们中的一条蛇,它们就会把仇记在你身上,等以后去捕蛇的时候,就会遭到它们的报复!

听了老人的一番话,程地明后怕了,他也确实金盆洗手了好长一段时间。在那一段时间里,他虽然没有出去捕蛇,但是蛇却主动找上了他。

据程地明的妻子回忆,从1986年到1989年期间,程地明经常莫名其妙的遭遇蛇的袭击,多次被咬伤,好像蛇在故意“报复”程地明一样。

几年之后,蛇价疯狂上涨,已经金盆洗手的程地明,这么久以来都没有了收入来源,他早已心痒难耐了。面对利益的诱惑,他把老人的忠告抛在了脑后,重新做起了他的老本行。

或许是命中注定,阴差阳错之下,程地明最终还是逃不过蛇群的报复。

1991年7月15日,程地明和他幼小的儿子在田地里干活,遭到红脖颈槽蛇群的突然袭击!在与蛇搏斗的过程中,程地明接连被咬中九口,进而倒地身亡。

到了傍晚时分,程地明的妻子做好了饭菜,却迟迟不见丈夫和儿子回家。

着急之下妻子决定去地里看个究竟,没想到到了庄稼地里时,她看到的却是早已被毒蛇咬死的丈夫。

然而,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田间不远处玩耍的程地明的儿子竟然毫发无损,他并没有被毒蛇所伤。

这种事情说它是巧合或许也有人相信,但更奇怪的还在后头!

程地明死后,他的妻子将他葬在了家附近的山林之中。即便是这样,蛇群仍然没有放过程地明,连续五年,每年到了夏季的时候,群蛇都会从四面八方汇聚在程地明的坟头上。有的蛇还甚至将蛇窝筑在了坟里,在此安了家。

想到程地明的死可能是与被蛇报复有关,所以不管是他的妻子,还是周围的村民都无人敢去驱散蛇群!

曾也有村民报过警,警察也请来了专家,结果就连专家也没办法解释清楚,为什么蛇群要在程地明的坟头上聚集安家。

后来程地明的坟头甚至成了当地景点之一,名叫“利川蛇墓”,每年的3~9月蛇群便会在此盘踞,这种现象,着实让人不解!

蛇真的会记仇吗?

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我们人类学会了思考!

至于蛇有没有报复心理,会不会记仇,如果用科学的角度来解释,那答案肯定是没有的!

科学研究表明,蛇的脑容量很小,由此可以推断出蛇能够记住的东西不多。

另外,在蛇的眼中,我们人类最多只是它们的攻击对象,并不是它们的狩猎对象。因此,在蛇的大脑里,应该不会给人类留下太多的空间。

道理虽然是这样讲,但程地明的经历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显然是一场蛇类对程地明针对性的报复事件!

万物皆有灵性,事实上,类似于这样的动物报复事件也并非这一例。

2010年7月份,黑龙江省穆棱市马桥河镇战胜村的村民杨海军,伙同本村的一位村民吴永田,就因为抓走了一只金雕的幼鸟,从而被金雕妈妈足足“追杀”了两年。

杨海军在2年内被金雕袭击2次,一共缝了33针。

吴永田也好不到哪去,他遭到金雕突袭缝了40针,甚至迫不得已般离了村庄。

2015年6月份,西双版纳勐海县,一头小象在田间倒地死亡。经过解刨,确认小象死因是误食了村民放在田边的农药。

把小象埋葬后,第二天,人们发现,小象埋葬的地方被破坏,小象的尸体也不见了。监测员们找了半天,最终在林子里发现,原来是母象将小象的尸体带走,并用象群特有的方式重新埋葬了小象。

监测员怀疑,大象之所以有这个举动,很可能是因为解刨小象时被母象看到了。以此以后,大象便记下了这个仇,便对人类施以报复。

2016年,缅甸毛某在勐海县被象群当场踩死。

2019年,叶某在野象谷被大象一脚踢成重伤。

2019年,名某在大渡岗被野象踩踏身亡。

这些一个个的例子,无疑是在告诫着人们,万物皆有灵性,我们若伤害它们,它们便会以牙还牙!

野外遇到蛇该怎么办?

程地明的故事,因为太匪夷所思,所以当年也逐渐被流传了开来。我觉得这个故事,主要是在间接性地表达了人类与万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我国蛇类资源比较丰富,是产蛇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有大约219种蛇,其中以云南、贵州、广西、福建、海南、广东地区分布较多。

蛇类属于保护动物,有些还含有剧毒,极具攻击性,那么,如果我们在野外,遇到蛇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以下简单的方法可确保我们的安全:

1.保持冷静,如果距离远,可慢慢往后退开。

2如果距离近,可以保持静止不动,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

3.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惊动它们。

4.假如被蛇追赶时,选择绕弯跑。因为蛇转弯的速度没人类快,这样容易把蛇甩掉。

5.总之,不要主动招惹它们,更不要伤害它们。

最重要的一点,我们有需要去野外的时候,最好穿长衣、长裤、还有靴子出行,保障好自己的人身安全最重要。

最后

古人说“万物与我同体”,意识是说我们和世间万物其实是平等的。

人被欺负了会愤怒,会想着报复,而世间万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动物虽然不会思考,但它们同样也是有灵性的,乱造杀孽。必将遭受报应。我们生而为人,要懂得敬畏,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中国哪个地方有千斤大蟒蛇?

这是真事,不是听说和传说,二十年前,我想去嫂子的舅舅那里包荒山,舅舅家离涪陵城约三十里,属武陵山余脉,当我们把荒地看完,下山回舅舅的家时候,发现相邻的几个山头上不但植被长得非常茂盛,而且树子比任何地方的树都长得高大,那个时候才开始搞土地承包,还没有退耕还林这个说法,家家户户满耕满种,那几个山头与其它地方相比,显得格外突兀,我当时就问舅舅说,那几坐山也是你们大队(村)的吗?舅舅说是,我说,山上的树长得这么好,把它承包过来要合算得多,舅舅,我们过去看看如何?

舅舅当即听得脸一变道,那个地方不能去。一旁同行的我大哥问为什么不能去?舅舅对大哥说道,你看到半山竹林那条牛没有?你只要能把牛牵到对面山上去,大队一分钱不要白让你承包三十年。我和大哥大嫂当然不相信,说他说了算不得数,舅舅说那牛就是大队长家的,他就在竹林放牛,你下去牵牛问一声不就晓得了吗?

我大哥一听也不多话,转身就下山牵牛,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大哥牵着牛和大队长一起走了上来,打过招呼,在我听了大队长的承诺之后,就和大哥一起牵着那头黑色的大牯牛向对面山上走去。

很快我们就来到对面山的山脚下,怪的是,任我们哥俩怎么拉,牛就是不上山,后来就由我在前面拉牛绳,大哥折了一根树枝在后面抽打牛屁股,结果,牛是拉着不走,打着后退。

我对哥说,牛不肯上山,说明山上有肯定有东西,牛比人敏感,应该感觉到危险了,我看这山上不是山猫(豹子),就是有大蛇,可能舅舅说了怕我们不相信私自上山,才用这方法警告我们。

我兄弟俩牵着牛回来,问舅舅和大队长山上到底有什么古怪,他们二人就是不说,回到舅舅家后,舅舅留大队长一起喝酒,大队长说我回去一下就过来,拿个东西给王家兄弟看,别把他们憋坏了。大队长就在舅舅同一生产队,两家相距不远。

不一会,大队长手里拎着一个包就过来了,他将包打开,从里面拿出一个卷着的,不太大的东西,展开后四方桌都没铺满。

当我认出桌面上的东西之后,不由倒吸一口凉气,铺在桌面上的竟然是一块蛇皮,蛇蜕下的皮。鳞片比袁大头都大,蛇皮腹部的横纹宽度,最少也在一寸以上,用我们常见蛇皮上的花纹推算,那条蛇怎么也有八米电线杆子粗吧。

舅舅说他们在几年前,先是发现水田的田坎无原无故出现洗脸盒大缺口,接着是山上的羊无影无踪,后来是猪圈的猪不见了,村子里的人还以为遭贼偷,于是就组织民兵联防,一天晚上听到狗惨叫,人们打着电筒火把,敲着锣追贼,人们循着声音追到那山上,天亮后贼没追着,却草丛中发现了这块蛇蜕皮,这才知道猪羊进了蛇口,当初还不确定山有巨蟒,可人们慢慢发现,牛不上那几座山,狗只是走到那里,也夹着尾巴一个劲地嚎叫。这才知道山上真的有巨蟒。后来,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撒上雄黄,并且时不时喝点雄黄酒,村子这才安静下来,但那几坐山却成了人们的禁地。

如果看到毒蛇出洞就很不妙了?

一位捕蛇20多年的老师傅告诉我:毒蛇出洞没啥可怕的,有一样东西能让蛇倒退,还有一样东西蛇只要粘上一点点,蛇马上就会殒命。

大家都知道蛇是变温动物,冬季蛇需要躲进洞里冬眠,夏季则是蛇频繁出没的时期。夏季也是发生频繁蛇进屋、蛇咬人的高发期,尤其是每年端午过后,夏日炎炎,关于蛇的新闻频发。

进入7月以来,四川和湖南都发生了蛇进入农户家里,躲进空调挂机里、藏身衣柜里、猫在水槽下躲阴凉的事情。不过最终,还是让消防官兵把蛇“请了出去”。

蛇进屋,大家很好理解。但这个“毒蛇出洞”到底是啥意思呢?

毒蛇为什么会出洞?

1、春暖花开,气温超过18度。

蛇是变温动物,生活习性和活动频率受到气温的限制。每年冬季蛇需要找个暖和的洞躲起来冬眠。在冬眠前,蛇需要“吃饱喝足”,然后进入冬眠状态。来年平均气温超过18度后,蛇类就会开始“出洞”活动。

毕竟春天代表着万物复苏,也代表着蛇类的猎物,比如老鼠也开始频繁活动,从春到夏对于蛇来说可是忙碌的季节。

2、出洞是为了繁殖。

蛇类出洞后的首要任务是吃。数据显示:蛇类在冬眠后,体重会下降30~40%,如果冬眠前是水桶腰的话,出洞的时候估计真的是“水蛇腰”了。

等蛇吃饱喝足后,差不多就是初夏了,这是蛇类繁殖的季节,蛇出洞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繁衍后代。

3、夏季炎炎寻找水源。

万物离不开水,蛇当然也不例外,尤其是炎热的夏季。一些北方沙漠中的蛇或岩石中的蛇类,就必须寻找水源了。

4、躲避炎热。

蛇既不喜低温,也不喜高温。如果蛇洞不太凉快,蛇自然也会“出洞”需要新的住所。夏季的蛇喜居丛灌木、乱石缝、树林,河边这类地方,其实对应的就是阴凉、有食物、有水源。

5、异常出洞。

通常来讲,蛇类冬季是冬眠的,并不会有蛇出洞的事情发生。但是在1975年的辽宁海城发了一个意外的事情。

这年冬天,辽宁海城原本冬眠的蛇类集体离奇苏醒,不顾东北零下20度的严寒出洞,结果被冻死。但就是蛇类离奇的不顾死活的异常举动,进一步佐证当地即将发生大地震,帮了地质学家和地震学家大忙。

从而让全市做好了预防大地震造成重大事件的准备,及时疏散群众,挽救了15万人的生命。

蛇类集体“出洞”的行为间接挽救了全城生命。可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蛇类能感知到地震,这是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这是因为蛇类对震动非常敏感,我们也有“打草惊蛇”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蛇类对震动的敏感。

所以,蛇在洞里能感知到地下板块的活动,从来提前唤醒了它们,让他们不顾外面严寒而“出洞”。

其实根据动物异常的行为,来预知灾害的发生,也是我国几千年来农业生产的智慧总结。

农村老人言,毒蛇出洞会不妙,是哪里不妙?

除了上面蛇类异常出洞以外,蛇类出洞还会带来哪些不妙呢?

1、蛇类聚集,会引起大家的恐慌。

农村老人普遍比较迷信,会对一些无法解释的事情添加额外色彩。

比如前几年,有地区蛇类大量聚集在马路边,最终调查显示是由于该地农户农药喷洒太多,导致蛇都不敢“下田”了,只好在马路边聚集,并不是意味着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如果真的有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就是引起不少恐慌。

2、蛇类变多,侵扰农户。

前不久回了一趟老家,邻居嬢嬢家里就说,前几天家里来了一条两米长的蛇,把他们吓坏了。

邻居家也说现在出去,要带个棍子敲打一下,免得有蛇,虽然大多数农村蛇都是无毒的,但是咬到了疼的还是自己。

最近几年,农村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各地都在推进“绿色经济、绿色农业”和“守着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禁止打猎、少用农药或改用新型农药后,不少野生动物都回来了。野鸡、野鸭、野山羊都出现了,当然蛇的数量确实增多了,也给很多农户带来了困扰。

那么农村如何防蛇呢?就算是蛇出洞也不怕,也不会不妙呢?

农户种植植物

1、七叶一枝花。

七叶一枝花也成为土三七,农村随处可见,也是一种药材,散发出一点硫磺的味道,所以略带毒性,但是可以用于治疗蛇咬或止血,蛇不喜欢这种气味会绕开走。

2、野决明。

野决明是一种灌木草,长得很高,开黄色小花,不仅可以对房屋做一些隐私性遮挡,也能阻挡蛇进入房屋,野决明也有另外一个让蛇“闻风丧胆”的名字--蛇灭门。

3、鱼腥草。

鱼腥草俗称“折耳根”,在云贵川地区既可以作为食材,也可以作为中药,带有比较强烈的腥味,还能做出“黑暗料理”--凉拌折耳根。

鱼腥草的味道很多人都不喜欢,何况是蛇呢,在宅基地周围种一圈,蛇基本不敢来了。

4、凤仙花。

凤仙花也被称为“解毒花”,可以驱蛇,主要是因为凤仙花的根、茎、花汁都含有少量硫磺。蛇非常不喜欢这种硫磺的气味,所以“敬而远之”。

凤仙花在农村的用处可大了,不仅极具观赏性,营造田园雅致。老一辈的人都知道凤仙花的花汁是可以用来做“土指甲油”的,除此之外凤仙花本身也是药材之一。

5、杠板归。

杠板归被称作蛇娘舅、倒金钩、烙铁草等,也有一个让蛇闻风丧胆的名字“蛇倒退”,毒蛇即使出洞也能逼退它。

如果说散发刺激性气味的植物是“魔法攻击外”,杠板归可是妥妥的物理防御,因为其长有倒刺,所以蛇不愿意从上面经过,起到了驱蛇的效果,另外杠板归也是一个药材,也可以治疗蛇咬伤。

除了这些植物外,农户还可以养一些动物来防止蛇进屋,同上面说到的植物构成立体防蛇安全网。

农户还可以养动物

1、大鹅。

苏东坡也曾在《仇池笔记》中写道:“鹅能警盗,亦能却蛇,其粪杀蛇,蜀人园池养鹅,蛇即远去。

大鹅的彪悍大家都知道,很多短视频都有农村土狗被大鹅逼到墙角或大鹅扯着脖子追小孩的视频。

这是因为鹅有很强烈的领地意识,所以能预警防盗,伸长脖子发出破天惊叫,把蛇吓跑。

还有一种说法说的是蛇怕鹅粪,是因为鹅粪中含有对蛇有一定危害作用的隐孢子虫。

隐孢子虫会攻击蛇的免疫系统,如果此时蛇的身体本身有伤的话,则会进一步造成伤害,慢慢蛇就会因为免疫系统而备受折磨,引起厌食、腹泻,最终慢慢死亡。

2、土猫。

猫主要是因为猫动作敏捷,蛇所有动作在猫眼里都是慢动作,简直就跟幻灯片一样,所以猫的爪子多拍几次蛇的脑袋,蛇就会溜走。

当然这里说的猫是一只土养的农村土猫,可不是用来“撸猫”的宠物猫。

农户还有什么别的办法防出洞蛇进屋?

1、清理院落。

蛇能够在农户家里藏身的原因之一,就是农户家里有点乱,堆放柴火堆、杂物堆,水槽下方都有可能藏蛇。

另外,如果农户除了种植驱蛇植物以外,还可以清理房屋周围的杂草灌木,也有一定的驱蛇效果。

2、消除鼠害。

只要屋里没有蛇的食物,蛇也待不住,即使来了也会自行离开。

3、封堵洞口。

农户家里都有方便家禽或猫狗进出的洞或排水孔,如有必要刻意封堵或加装铁丝网,防止蛇进屋。

4、使用捕蛇笼或驱蛇粉。

农户可以在家周围布置物理捕蛇笼或撒一些市售驱蛇粉,也有一定的驱蛇效果。

5、烟袋油。

农村里有一句话:吞了烟袋油的蛇,离死不远了。

所谓烟袋油就是农村老人吸得叶子烟,类似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纪晓岚的形象。

由于烟油中含有有害成分,尼古丁、焦油、碱,不仅会对人体造成巨大伤害,对于蛇的“小身板”来说就等同于“速效毒药”了,沾一点就会毙命。

如果你家有这样一位老人,可以让老人把烟袋油散落在房屋周围或烟头泡水也是可以的。

蛇出洞后最不妙的事就是被蛇咬,被咬怎么办呢?

不要惊慌!不要惊慌!不要惊慌!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1、首先确定是无毒还是有毒。

蛇有没有毒很好分辨,看下被蛇咬的伤口是否只有两个毒牙印。

如果有两个毒牙印,这就是有毒蛇,需要立刻开展自救。如果是半圈牙印,那就不要担心,简单用清水多次清洗伤口,酒精或碘伏消毒,不放心也可以去医院检查。

2、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

不要急,毒蛇的毒素是靠血液流动传播的。冷静下来后,你需要立刻拨打120电话,或者联系家人送医,切勿剧烈跑动或走动。同时一定要记住蛇的样子。如有可能拍下蛇的照片,这样医生才知道用哪一种抗毒血清。

3、等待中记得包扎好。

毒蛇的毒素随血液流动传播,所以可以用外套衣物或绳子在距离伤口靠近心脏的位置,也就是伤口的上部结扎,以减缓血液的流动,另外还有牢记不要结扎得太死,每隔十多分钟松开重新结扎。

小结:野外被蛇咬后,最关键的是就是不要惊慌失措,首先确认毒蛇的种类,记住蛇的样子,拨打120等待救援外,自己也要学会结扎伤口,大部分情况下都会没事。

最后:

蛇类包括毒蛇出洞的原因无非就是天气变热,蛇需进食、繁殖、躲避炎热、寻找水源。但是蛇类如果异常出洞,比如冬眠的蛇集体苏醒,肯定有什么情况,需要结合当时的环境,进一步分析。

农村的老人言有的是迷信,有的是我国上千年农业生产的智慧结晶,还是有道理的。

蛇类即使是毒蛇并不会主动攻击人类,蛇类的增多也表示农村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如果有蛇进屋,记得把拨打119让消防官兵请出去,切莫“徒手抓蛇”或高压锅伺候,拒绝“野味”,毕竟蛇捕食老鼠是有益于生态平衡和促进农业增收的。

哪位大神知道化学炸药的发展史吗?

纠正此问题的两个误区:

一是炸药的发展史只要稍微看点资料就能够知道个大概,无需大神;二是炸药都是化学的,没有惰性炸药和化学炸药之分,只有是不是按照科学原理配制之分。

炸药是中国历来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之一,不过那个时候不叫炸药,而是叫火药。

或许这个火药就是题主认为的惰性炸药吧,因为黑色火药爆炸力并不是很强。

中国火药的发明并非为了发明火药,而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中国火药是炼丹术士弄出来的,主要是道士和巫医。他们把一些物质混合起来提炼丹药,以得到更高的温度。

当然,那时候他们还不知道这些东西会成为后来的火药。这些后来成为黑色火药的成分主要是硝酸钾、木炭、硫磺等,混合而成。

中国炼丹术最远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代,但一般认为火药的发现在隋末唐初,也就是公元600年左右。

炼丹术士们发现用硝石、硫磺掺和在一起,会剧烈燃烧,就利用这些物品来炼丹。

何为炼丹?

就是在火炉里萃取一些毒性烈性物质,练出丹药来给人吃,认为吃了会长生不老。

他们崇信物极必反的法则,认为一些毒性很强的药物或许可以对人体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些物质有金、汞、铅、铜、硫磺、丹砂等,他们“聪明”的认为这些物质坚硬而贵重,人吃了当然也会坚硬长久。

炼丹还有很多复杂的成分,如雄黄、雌黄、曾青、磁石、硝石、矾石、滑石、长石、石棉、云母、铅母、砒霜、盐、石灰、醋、酒、蜜、等等,还有灵芝、茯苓、马兜铃、首乌、五倍子、覆盆子、天南星、皂荚、菟丝、朱草、鸡血藤等植物类的药材。

他们认为这些杂七拉八的物质混合在一起,符合古书里面的阴阳调和、物极必反之类的道理。

各个术士有自己的所谓炼丹“秘方”,上述物质各取所需,并非每样都用,也并非大家都一样。

炼丹为啥催生出火药?

炼丹术士们也知道一些毒药硬物直接服用很猛烈,会让人很快死翘翘,就想通过提炼来降低它们的毒性烈性,用他们的行话就叫“伏火”,通过猛火文火武火提炼,“降服”这些猛药的毒性。

他们发现硫磺、硝石等混合在一起燃烧,会发生发生猛烈快速的火焰,温度更高。于是他们把自己的秘方与硫磺硝石混合在一起,放在放在炉子或者坛子里烧烤。

其实绝大部分物质都烧成了碳,然后通过蜜酒等调和成一个个黑不溜秋的丸子,就是神丹妙药了。

这里面含有各种重金属、碳末等,其实什么效果也没有,其中的残留毒性慢慢的杀死了服用的人。

古代许多帝王贵族以及巫医道士们,都是让这些所谓“仙丹”“引领”着提前见神仙去了。

尽管丹药没啥用,但无心插柳发现了火药的威力。

炼丹的美好传说起源于火灾。

有一个很有名的神仙叫太上老君,大概就是在炼丹中脱颖而出的。

现代一些吉祥语,诸如“紫气东来”、“紫气蒸腾”的来源大概就是炼丹的景象吧。

《太平广记》中有一个记述:隋朝末年,有一个叫杜春子住在一位炼丹老人家,半夜梦中惊醒,看见炼丹炉内“紫烟穿屋上”。

古代炼丹着火的事情常有发生,《真元妙道要略》中的炼丹书也提到用硫磺、硝石、雄黄与蜜一起炼丹失火的事情,火直冲屋顶,烧了房子,还伤了人脸和手。书中告诫炼丹者要注意这种事故发生。

可见,中国的对火药的认识是从唐代开始的,人们把硫磺、硝、碳三种物质构成的物质,称为“着火的药”,就是“火药”。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火药与炸药还是有区别的,只是燃烧猛烈,而非爆炸,而且是作为“药”存在。

火药什么时候开始用于军事?

炼丹术士们终于发现把硝石、硫磺、碳末混合会发生剧烈燃烧这个道理,这些配方从炼丹术士们那里流传到民间和一些军事家手里,渐渐就开始用于打仗。

现代人知道,这种黑火药里面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KNO3)、硫磺、碳末。但古代人没有化学知识,只知道用硝、硫磺、碳末可以制成火药。

在一些农村老宅阴湿的砖墙角落,可以看到长出一些白毛状物质,就是硝的结晶体。

人们把用硝石、硫磺、碳末制成的火药,扎在箭杆上,点燃引线射出去,可以烧伤敌人或烧毁设施;后来又把火药、毒药等包扎在一起,用桐油或沥青等做成毒球,点着以后射向敌人,成为当时威力很大的武器。

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火药记载是在北宋曾公亮编著的《武经总要》里,里面记载了三种火药配方,摘录一种:

蒺藜火球及其火药法火炮火药法:晋州硫磺十四两,窝黄七两,焰硝二斤半,麻茹一两,干漆一两,砒黄一两,定粉一两,竹茹一两,黄丹一两,黄蜡半两,清油一分,桐油半两,松脂一十四两,浓油一分……旋旋和匀,以纸五重裹衣,以麻缚定,更别熔松脂敷之,以炮放。

这部书编著于1040~1041年。

没有科学理论支撑,中国的火药技术发展较慢,被西方超越。

《明熹宗实录》记载:“天启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辛巳,援辽总兵毛文龙以登抚(袁可立)所遣管运参将黄胤恩、推官孟养志等发到粮饷并布疋、军器、火药等物,复蒙颁给敕印、旗牌,授以援辽总兵便宜行事,具谢恩。”

天启为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时的年号,只使用了七年,即1621年到1627年,这个时候,中国的火药已经滞后于西方了。

中国古代的炼丹主要追求长生不老,意外的催生了火药。

而西方炼金术主要通过各种化学配比,企图把低价值的东西转变成黄金等高价值的东西,因而催生了化学。

中国的炼丹术与西方古代炼金术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在对科学理论的追求上,西方胜出。

由于没有物理化学基本理论,中国古代火药研究一直未进入科学轨道,只凭着感性认知在摸索,进步缓慢,很快被西方超越,现代意义上的枪炮都来自西方。

据一些资料分析,火药是阿拉伯人于13世纪传入欧洲,一开始就起点较高,发展较快。

欧洲人很快发明了粒状火药和火帽等,使黑火药取代了冷兵器,推动陆地战争、攻城战术、海军舰艇发展,发生革命性变化。

现代炸药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下半页,起源于欧洲。

1771年,英国人P·沃尔夫发明了苦味酸,他用浓硫酸、浓硝酸处理苯酚,获得一种黄色固体。

但一开始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炸药,而是当做染料使用。一直到100年后,人们在开启一只装满苦味酸的铁桶,由于放久锈蚀了打不开,用铁锤砸时发生了猛烈爆炸,炸死炸伤了很多人,才发现这是一种威力强大的炸药。

这本来是一个悲剧,但敏感的军方得悉后欣喜若狂。研究发现这种炸药的爆炸威力比黑火药强大100倍,军方把它用于装填炮弹,所向披靡。从此苦味酸结束了它染料的历史,而成为专门的炸药。

这种炸药反应式为:2C6H3N3O7→3H2O↑+3N2↑+11CO↑+C

1779年,英国化学家E·霍华德发明了雷汞,这是一种起爆药,主要用于配置火帽击发装置和针刺装置,以及做成爆破起爆用的雷管。雷汞的问世,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方便了炸药使用。

从此,炸药再也不用依靠点火燃烧,起爆装置与炸药的结合越来越成熟精致。

西方枪炮从此发展迅速。而这个时候,中国除了一些依靠引信点火的圆球弹丸大炮和散弹枪,打仗还主要依靠冷兵器。

而西方炸药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越来越趋于成熟。

1838年,T·J·佩卢兹率先发现棉花浸泡硝酸后可发生爆炸;1845年德国化学家C·F·舍恩拜发明出硝化纤维;1860年普鲁士军队少校E·郐尔茨用硝化纤维制成枪、炮弹的发射药。

1846年,意大利化学家A·索布雷发明了硝化甘油,这是一种烈性液体炸药,轻微震动即会剧烈爆发,因此危险很大。

1859年,瑞典化学家A·B·诺贝尔及其父亲、弟弟一起研究出“热温法”,降低了硝化甘油的易爆性能,使之能够相对安全批量生产。

后来,诺贝尔又发现了硝化甘油与硅土混合更安全且威力不减,再后来又用木浆代替硅土制成了达纳炸药,1872年,他又制出了胶质达纳炸药,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双基炸药。

1863年,德国化学家J·威尔勃兰德发明了梯恩梯炸药(TNT),这是如今最负盛名的炸药了。这种炸药十分安全,被子弹击穿也不会爆炸,必须要特制的雷管引爆,成为二战最重要的炸药,被称为炸药之王。

1884年法国化学家P·维埃利发明了无烟火药,这种火药燃烧后没有残渣不发或极少烟雾,能够使发射的弹丸射程、弹道更平直,大大提升了射击精度,由此诞生了很多新式武器,如马克沁重机枪等。

1887年诺贝尔也制成了无烟火药,而且还还制成更加安全廉价的“特种达纳炸药”,被誉为“现代炸药之父”。

诺贝尔的另一项更大的贡献是设立了诺贝尔奖。

诺贝尔在临终前立下遗嘱,将自己毕生发明和办企业积累的财富920万美元,设立了诺贝尔奖基金,极大促进了世界科学的进步。

1899年,德国人亨宁发明了黑索今炸药,被称为威力最强大的“旋风炸药”,一度取代TNT成为“炸药之王”。

1887年,诺贝尔用也制成了类似的无烟火药。他还制成更加安全而廉价的 “特种达纳炸药”,又称 “特强黄色火药”。诺贝尔的众多发明,使他无愧于 “现代炸药之父”的赞誉。

后来还有C4塑胶炸药,简称C4。这种炸药并不是一种新成分炸药,而是用已有炸药制成的一种塑胶剂,由爆炸物(一般用RDX即旋风炸药)、可塑剂等组成。

因此这种炸药没有特定的发明人,最早产于捷克,后来美国也生产。

塑胶炸药顾名思义,就像一块口香糖或一团塑胶,可塑性强,且稳定性好,即便被子弹打穿也不会爆炸,需要雷管才能引爆。

这种炸药能够轻易躲过X光检查,所以深受恐怖分子青睐。因此各国都控制很严,主要用于军队,民间难以得到。

这就是炸药的发现发展史。

炸药其实并不是蕴含的能量有多大,而是其燃烧反应速度非常快,能量的释放比普通物质快很多,就会在瞬时产生巨大的膨胀和冲击力,给环境造成巨大破坏,或者利用这种爆炸力,可以推动物体高速移动,这才是炸药起到作用的地方。

这个问题不属于本问题回答范畴,这里就不展开来说了。

谢谢阅读,欢迎讨论。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是不道德的行为,敬请理解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