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资帝国,价值投资者死于满仓死扛?
先说新手死于追高。新手无知无畏,不懂技术,更不懂股市风险巨大,禁不起诱惑,股票一大涨,内心就不淡定了,生怕钱被别人赚完了,生怕自己错过了发财大机会。往往庄家一拉高,很多时候是为了出货,为了配发筹码。新手最容易被骗成为接盘侠,因为他们没经历过这种阵势,没吃过亏,自然就上当了,一追高就挨套了。而且新手追高一回可能会觉得是运气不佳,一而再再而三追高,追了割,割了再追,反反复复,股市的钱就折腾没了。还有一种,追高的股票舍不得割肉,一直创新低,最后只剩下渣了。
再说老手死于抄底。老手有点技术,很多时候能感觉到股市过热而离场,或者凭多年的炒股技术判断顶部顺利逃顶,但底部很难把握,也许底下还有底,股价掉到地板上,地板下还有十八层,抄底是件很难的事。老手自认为艺高人胆大,股票跌到一定程度主动抄底,也许还只是半山腰。2008年大盘从6124跌到3500点,跌去了一半多,很多老手都认为跌得够多了,满仓抄底,结果呢?谁也没想到会跌到1600多点。老手抄底,亏得一蹋糊涂,只能死等解套了。
然后说高手死于杠杆。高手炒股,大多数时候是赚钱的,总体来说赚钱的概率高于亏钱的概率。高手满仓满融,杠杆炒股,盈亏同源,赚钱的时候快,亏钱的时候更快。很多时候,底部的时候往往仓位不重,一路赚钱一路加仓,最后高位满仓带杠杆的现象很普遍,一旦股市走熊,很快就把盈利亏掉,不及时止损就很可能会爆仓。既使不是高位,带高杠杆踩雷,一次就可能破产,走向万劫不复。
最后说价值投资者死于满仓死扛。在A股中,价值投资者的人数越来越多了,这是一个好现象。价值投资者的水平参差不齐,真正深谙价值投资之道的人少之又少。不是说,你买了价值股就是价值投资,也不是说你长期投资就是价值投资,很多人对价值投资的理解很片面。所以往往是在股要买高了,因为是价值股就可以死扛,其实不是这样,也许股价会跌到只剩三分之一或者跌掉更多。还有,价值投资者选股水平良莠不齐,你心目中的价值股也许会变成问题股,满仓死杠有可能下场很惨。康德新和康美药业也曾经是成长价值股的典范,高位满仓死扛结局是很可悲的。
这是我作为一名十三年投资经验的老股民的一些理解和感悟,希望能为你答疑解惑。
还适合创业吗?
中国古代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不同的称呼“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
还有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人说男人要三十而立,又说四十不惑。这只是一个通俗和大概的说法,有一定的概率而言。
其实从古至今,没有谁能硬性的规定三十不立,以后就没机会了,四十不惑恰恰是给了我们人生的又一次机会。
四十岁的人,没有了年少时的轻狂。
长时间的职业生涯,使我们拥有着丰富的阅历,做事情会更加成熟稳健。
长时间的职业生涯,使我们拥有比别人多的管理经验,做事情成功概率要偏大一些。
长时间的职业生涯,使我们积累了比别人更多的人脉,做事情的选择面更广阔一些。
四十岁的人,已经别无选择,没有了退路,只能背水一战。拿出更多的成就来回敬世间的一切白眼和嘲讽。
四十岁的人,确切的来说是人生成熟和发生质变的飞跃阶段,在这样的黄金阶段,尽一切可能完善自我,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去赢取光辉的一生,赢得别人的尊重。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年龄并不是创业道路上的一个主要因素,古往今来,四十以后创业成功的人不在少数,只要拥有合适的条件,成熟的时机,任何年龄段的人,创业都会成功,只是创业的艰辛不同而已。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为什么美股暴跌?
为什么美股暴跌,而美元强势上涨?这两个走势好像是似乎矛盾的,既然不看好美股为什么会看好美元?
1、资产和现金的区别在80年代万元户就是代表很有钱的人了,是那个时代对 有钱人的称谓,到了后来有钱人已经变成了百万富翁了,但是到 了现在,一般的家庭资产百万是很政策的,一个房子的价值基本就是百万级别的。
但是这个百万是资产的概念,但是你要问他的现金有多少,那么他可能连五万 元都拿不出来。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的成交新房的均价大概是9500元/平米,这个是新房了,是全国的平均价格,如果把旧房也算上,那么全国的平均房价是没有这么高的,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假设全国的平均房价是1万元/平米,那么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就是100万元。但是中国2019年底人均存款是5万元,一个三口之家的总存款是15万元,也就是说平均一个家庭的资产是15万元,但是储蓄的现金却只有15万元。
如果你要获得100万的现金,那么你只能把房子卖了,如果你们小区100个业主都想把房子卖了,那么谁还会有这么多的现金能够把房子买下来呢?况且,我们的房产其实并不都是现金交易的,这个怎么理解?
你们小区100套房子,但是成交的也许只有1套,但是这一套成交的价格是1万元,那么就意味着你们整个小区的房价都是1万元,但是你们这个小区去年的价格才5000元,那么多出来的这5000元并不是通过交易来实现了只是其中一套房子成交了, 有 了现金交易,你们剩余的99套房子都跟着价值翻倍。如果你们只是按照成交1套的频率,那么要换取100万现金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是所有的业主都想把房子卖了换取100万的现金,那么这个事情就很难了,房价必然是崩盘的,而恰好现在你们小区中病毒了,无法居住,所以你们都要把房子卖了,那么情况会怎么样?
2、股市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因为疫情的发生,那么对经济的预期非常不好,现在已经有经济学家预测美国今年是经济衰退的,欧洲也是经济衰退的,甚至中国的GDP增速也降低到2.9%。
疫情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吗?我们中为了抗疫,停工停产居家隔离一个多月,对中国的损失是数万亿计算的,远比直接抗疫投入的资金要多得多。而我们中国还算是最短的时间遏制住疫情的,以短期的经济代价换取了长期的健康安全。
但是欧洲今日的形势却非常不容乐观,意大利现在已经是非常严重了,因病去世的人都停滞多日无法火化,最后是用军车运到其他城市火化。这次疫情对意大利的经济损失非常大。而西班牙也有很大的可能成为下一个意大利,法国也不容乐观,英国也是如此,美国的累计确诊已经超过了1万例。
美股本月以来已经熔断4次了,为什么?说到底,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疫情太猛烈,而欧美国家开始太过麻痹大意,现在形势严峻,对于资本来说,如果按照极端情况发展,那么经济将会受到重创,所以资本会提前从股市出来。抛售资产,换取现金,黄金和石油也是如此,资产价格全线暴跌,大家都这么想,刚开始还只是爆仓导致的出售支出,但是后面就是恐慌了,都希望自己先把资产卖了,持有现金。
但是市场上哪里有这么多的现金啊,美股创下了历史新高,但是从市值来讲是没有对等的现金的,因为我们平时的成交量也就是1%,我们用1%的交易撬动了100%资产的价格,但是当所有的资产都要抛售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发现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现金来交易。
所以,美联储降息到 零,又是进行了1.5万亿的回购操作,又是进行7000亿美元的QE,往市场里面撒钱,但是市场没有任何的反应,这么多钱扔进去,水泡都不冒一个。
现代的金融价格最致命的一点就是,如果发生极端的恐慌 ,导致要抛售资产的时候,才发现根本就没有对应的等量的现金的,哪怕央行不断的撒钱,2008年金融危机就是如此,美国五大投行倒闭了两个,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他们都是因为流动性枯竭,而导致出售资产,但是资产价格大幅缩水,他们的倒闭不是因为亏损,而是因为现金流。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都不愿意持有资产,都想换取现金,所以股市暴跌,而美元指数大涨。而且股市暴跌的时间段和美元指数大涨的时间点高度吻合,都是在3月9日,这天原油价格暴跌30%,美股熔断!
马云大举减持阿里股票?
套现高达430亿,马云罕见大举减持阿里股票!蔡崇信也卖了120亿!马化腾刘炽平都在抛售腾讯,释放什么信号?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羽
今年以来,阿里巴巴、腾讯、拼多多等互联网龙头股价频频创新高,但其创始人却接连减持。
最新公开资料显示,从去年11月26日港股上市到今年7月2日期间,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减少超2.3386亿股,持股比例首次降至不足5%。按照上述区间平均股价及汇率估算,马云这波套现约达430亿元人民币。
不仅马云,其他互联网巨头高管也在持续减持自家股票。此前,腾讯控股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也多次公告减持腾讯股票,涉及资金近70亿元;拼多多黄峥更是直接将价值1000亿的股权“送”出去,做慈善和激励管理层。
马云减持2.3386亿股阿里巴巴
另一创始人蔡崇信也减持0.64亿股
阿里巴巴集团 日前公布最新财年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7月2日, 阿里巴巴 创始人 马云 持股阿里集团比例首次降到5%以下, 马云 持股降至4.8%,Wind大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26日,即阿里港股IPO上市时, 马云 还持股阿里集团比例为6%,持股数为12.77亿股;2020年7月2日,持股数降至10.43亿股。因此在过去7个月中, 马云 累计减持了2.34亿股,持股比例下降1.2%。
马云具体减持日期和价格并未披露,不过我们可以简单按照阿里巴巴港股上市以来股票均价及汇率估算,得出马云此波减持累计套现资金约达430亿元人民币。港股上市以来,阿里巴巴股价上涨45%,其中今年以来涨幅为23.26%。美股股价涨幅也为23%,保持同步。
不仅仅是马云,阿里巴巴另外一个创始人蔡崇信也在期间进行减持。 蔡崇信 持股数从4.11亿股降至3.47亿股,减持0.64亿股,持股比例从2%降至1.6%。按照上述同样方法估算,蔡崇信在此期间减持套现约达120亿元人民币。
2019年11月, 阿里巴巴集团 实现在港交所实现二次上市,成为中国互联网巨头中首家同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的企业。 阿里巴巴 此次在香港发行价为176港元,募资净额为875.57亿港元;超额配股权获悉数行使后, 阿里巴巴 获得额外募集资金净额约131.66亿港元。
而资料显示, 软银的持股数期间没有进行改变,但持股比例 从25.2%微幅下降到24.9%,仍为 阿里巴巴 最大股东 。
马云在过去一年中身份发生了重大变化,去年教师节马云卸任阿里集团董事长后,并在今年6月卸任日本软银公司董事,但马云现在还是阿里集团董事。按照马云规划,他主要精力将用在慈善事业,并要重新做回老师。
蒋凡已不在合伙人之列
另外,曾是阿里最年轻的合伙人——蒋凡,已不在 阿里巴巴集团 合伙人列表中。但蒋凡仍然是 天猫 和 淘宝 总裁。此前,受绯闻影响,阿里巴巴调查组认为蒋凡在公司重要的岗位上,因个人家庭问题处理不当,引发严重舆论危机,给公司声誉造成重大影响,而取消其 阿里巴巴 合伙人身份。
马化腾、刘炽平也在减持
涉资近70亿港元
不仅仅是马云,马化腾也在持续套现,在6月30日和7月3日,他减持50万股腾讯公司股票。按照腾讯当时516港元左右的股价计算,马化腾大约套现2.5亿港元。
今年以来,马化腾已经多次减持腾讯股票,累计涉资超60亿港元。从6月9日至12日,马化腾连续4个交易日减持腾讯共964.78万股,平均减持价格在433.4港元/股至450.27港元/股之间,涉资约42.699亿港元。马化腾于今年1月14日至17日期间,也卖出500万股股份,涉资近20亿港元,这是马化腾自2017年10月以来首次减持腾讯股票。
近期,腾讯总裁刘炽平近期也在减持。在6月30日和7月3日,他共减持50万股,平均价格分别为497.9港元和522.8港元,合计套现2.54亿港元,持股比例下降至0.57%。
今年以来,刘炽平的减持涉资超9亿港元。今年5月29日及6月1日再度减持腾讯股票,两个交易日共计减持60万股,涉资约2.472亿港元。今年1月初和4月初,刘炽平分别减持腾讯控股50万股及60万股,涉资1.92亿港元及2.27亿港元。
而高管的减持并未对腾讯的股价产生较大影响。近期,在高管的轮番减持下,腾讯股价依然突飞猛进。
黄峥也“减持”1000亿
7月1日,在 拼多多 上市即将满两周年之际, 黄峥 发布了一封内部信:从7月1日起, 黄峥 将不再担任公司CEO,职位由公司联合创始人、CTO陈磊接任。
同时,黄峥 将和创始团队一起,拿出约占公司总股数10.11%的股份,用来成立慈善基金,以及激励公司未来的管理层。
据最新披露的SEC文件显示,黄峥控制的拼多多股份比例从2020年4月的43.3%降至最新的29.4%。也就是说,黄峥持股比例下降了13.9%,按照当时拼多多市值1028亿美元计算,其身家消失了143亿美元(约1009.5亿元人民币)。
除去上述慈善基金和激励管理层的股份,黄峥所减持股份的其余部分(约1.8亿股,价值约38亿美元)没有提及。
拼多多今年股价走势:
依旧是中国最富有的三个人
福布斯富豪榜实时数据显示,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最新身价为60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27亿元,稳坐中国首富;
马云最新身价为489亿美元(3423亿元人民币),位居国内富豪榜第二。
放弃价值1000亿股份的 黄峥 ,目前身家仍有308亿美元,约合2115亿元人民币,位居第五。
谁赚走了中行原油宝的300亿?
在疫情的冲击下,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你以为自己炒股亏损了30%的本金,就是世界上最惨的人;后来才知道,还有搞餐饮的人“弃店求生”,损失了全部投资。
而到了今天,我们又见证了另外一批“苦主”——他们因为抄底石油,不仅血本无归,还要倒贴数十万、数百万进去。
其中不少投资者,是中国银行“原油宝”的客户。目前,他们正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声讨中行,认为中行没有尽到相关义务。
在微博里,只要中行官微发布一条微博,马上就有很多“苦主”倾诉冤情(见下图):
其中一位愤怒的投资者,贴出下面这张结算单:
据报道,他的开仓本金是194.23元,本金388.46万元,平仓价-266.12元(大约折合37.58美元)。现在总体亏损920.7万元,倒欠银行532.24万元。中国银行已经发出通知,要求投资者补充这部分“穿仓亏损”。
“证券时报”新媒体采访的一位陈姓投资者表示,4月13日至15日,她多次“抄底”人民币美油2005合约,一周内累计投入近6万元。
4月22日上午,她接到了中国银行支行客户经理电话,告诉她除了本金一共损失了十多万元。而她一直以为,在4月20日晚上22点之后,她的合约要么平仓、要么移仓,亏损最多50%。
另一位投资者表示,他拿出60万做了原油宝美油05合约多单,现在被平仓之后显示“持仓损益”是负100多万,也就是还得补100万左右。
而这一切,都跟北京时间4月20日深夜到4月21日早晨,纽约WTI原油5月期货合约在到期日之前的“史诗级”暴跌有关。
下面就是当天这个期货品种的走势图:
这个原油合约最低跌破了-40美元/桶,收报-37.63美元/桶。石油期货跌到负数,还是历史首次。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极端情况,是因为这个期货品种距离到期日只有1天。而到期之后,如果没有平仓、没有“移仓”到其他月份的期货合约,就必须交割。
比如你买了1000桶石油,那么到期之后,你就要自己带着1000个油桶去美国中部俄克拉荷马州的库欣小镇(见下图),自己去提石油。至于油桶、运输车辆和储存仓库,都要你自己去找。
90%以上参与石油期货交易的人和企业,是没有能力应对交割的。所以,只能选择平仓或者转仓。而纽约原油5月合约的暴跌,跟疫情降低石油需求,主要产油国迟迟无法落实减产协议,各国石油库存全面上升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也就是说,百年不遇的超级疫情,在一个特定时刻、把一个特定的石油期货品种和一群贸然抄底的人,打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
这其中,就有很多我们的同胞。说白了,他们是被华尔街的金融大鳄割了韭菜!
有报道说,在这场“石油浩劫”里,中国投资者的损失高达300亿人民币(见下图)。这个说法,目前尚无法得到证实。
而这些通过中国银行“原油宝”渠道,贸然抄底了石油的“财经小白”们,最好的出路是:在合约到期日之前几天平仓、转仓。
所谓平仓,就是之前买的要卖出,之前卖出的要买入,让你的持仓量归零。所谓转仓,是转为其他月份到期的期货合约。
而负责提供交易的平台,有为大家提供平仓、转仓服务的责任,至少有提醒的责任。
客户和中国银行争论的焦点一:北京时间4月20日晚上22点之后,“原油宝”就暂停了交易。那么,平仓的价格应该按照22点的价格(11.7美元)计算。
焦点二:这个期货合约的走势,早就出现异常迹象,如果中国银行提前几天给大家移仓,就不会有惨剧发生。而国内的其他银行,工行、建行、民生等银行都在一周前为客户完成移仓。
焦点三:有客户质疑中行“保证金制度成摆设”,指“原油宝”交易界面明确写明是“保证金充足率低于20%时,系统将按照单笔亏损比率从大到小顺序的原则对未平仓合约产品进行逐笔强制平仓。中行原油宝在当晚22:00暂停交易后,从22:00直至第二天早上5:00WTI原油期货收盘,中行没有对客户的保证金低于20%、0、甚至亏损部分进行强制平仓操作。
焦点四:有客户投诉中行的交易系统不稳定,一遇大涨大跌就崩溃或者宕机。
焦点五:部分客户认为,“原油宝”产品虽然不带杠杆,但风险巨大。但银行方面没有足够的风险提示,将其与其他理财产品混在一起销售。
种种迹象显示:一场针对中国银行的“集体诉讼”即将引爆!
本文不打算判断客户和中行之间的是非,而是想通过这个案例告诉大家:金融投资风险巨大。
我之前在专栏里多次讲过如下观点:
第一,中国正在进入“印股票的时代”,或者“大金融时代”。这种时代的切换,会带来一系列不适应症,中国的金融尚未完全准备好。所以,未来10年是金融投资最残酷的10年,它的任务是消灭“直接投资的散户”,专治各种不服。
为什么会出现“残酷10年”?因为金融需要建立信用,建立规则,建立真正的公平。而信用不充分、规则不成熟的金融市场,本身就是绞肉机。这次石油期货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金融变成绞肉机的时候,会多么惨烈。
第二,普通人一定要把自己的财商估计得低一些,这样你才能更幸福。
如果做个测试:你认为自己财商属于什么水平?我相信90%的人都会回答是“中等偏上”。其实,财商是更综合的东西。不仅仅意味着你懂财经,还意味着你有资金、信息优势。如果没有,你就是普通人,比如我自己。
我在财经圈子里混了20多年,但从来不炒期货、外汇,不玩新三板,轻易不碰科创板、创业板的股票。因为我知道,你正确10次,只要错一到两次,就可能“回到解放前”。而且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股神、财神,只知道有些人可以“偷看底牌”而已。
第三,凡是复杂的金融产品,都是用来骗人的;你不是专业人士,尽量不碰。
我为什么建议大家买“有显著人口增量的、高级别城市”的优质不动产?因为房子是最容易看懂的投资品。你在北京北四环买了一套130平米的房子,它的位置、朝向、楼层,以及周边的配套,基本上不会变化,价格也是透明的。你的邻居即便是券商的首席经济学家或者基金经理,也不能骗你8折把房子卖给他。
但如果你跟他进入股市、期市,尤其是买了石油期货这种东西,他就可以把你玩到倾家荡产,把未来八辈子能挣的钱都输给他。记住我的话,复杂的金融产品都是圈套,“投资小白们”就是人家的猎物。
不要以为你是猎手,你其实是猎物。
从现在开始数10年,不投资金融产品、不买股票,你都不会损失什么,反而会更加幸福。
买自己能看懂的资产,把自己估计得傻一点,挣“慢钱”、“傻钱”、“笨钱”,你才能晚上睡得着觉,才能享受普通人“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