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利东京商城,孙颖莎这次被人民日报盛赞后会不会得到刘国梁的重点培养?
孙颖莎被刘国梁重点培养,并不是在世乒赛夺得“两金一银”,得到人民日报盛赞之后开始的。下面也来说说孙颖莎被刘国梁启用、重用的过程:
平野美宇迅速崛起,孙颖莎从二队被调入一队,成平野模仿者。何卓佳、孙铭阳、张瑞都是伊藤美诚的模仿者。而孙颖莎、王曼昱是以平野美宇模仿者被调入一队的。
1.世界杯、亚锦赛接连夺冠,国乒立即启用新生代。2016年世界杯,平野美宇在丁宁、刘诗增先后退赛的情况下,一举夺得世界杯女单冠军。由此,也创下了该项赛事最年轻的世界冠军。2017年亚锦赛,平野美宇又连克丁宁、朱雨玲,陈梦三大主力,夺得亚锦赛女单冠军,其上升势头和威胁性甚至要超过伊藤美诚。为了遏制平野美宇崛起,刘国梁、李隼也立即从上二队上调了孙颖莎、王曼昱等小将。这些新生代击球速度快、力量突出,与平野美宇在打球风格上有些近似。
莎莎、“鳗鱼”这些新生代进入一队之后,真是如鱼得水。莎莎在2017年公开赛就一鸣惊人,接连战胜刘诗雯、陈梦夺冠。2019年莎莎又斩获了全锦赛、亚锦赛女单冠军,2020年拿到世界杯、奥运会单打冠军。日本断代计划的成功,实际上也促进了国乒女队的更新换代,让孙颖莎、王曼昱在东京奥运前就站稳了脚根。
三大赛单打和团体赛均为“扫雷”先锋,莎莎深得刘国梁信赖。从平野美宇模仿者,再到跻身三大核心主力,“暴力莎”是靠实打实的战绩,来到目前这个位置的。
1.人间止藤片效果奇佳,刘国梁亲自上手当陪练。2018年伊藤美诚对国乒的胜率高达48%,她击败了除陈梦之外的所有女乒主力。大赛谁能够斩掉伊藤,是国乒女队的首要任务。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孙颖莎与伊藤美诚同区,为了成功打掉伊藤,赛前刘国梁还曾自上手给莎莎当陪练。结果,莎莎第一次“扫雷”成功。2020年世界杯、奥运会女单的比赛,又都是孙颖莎扫掉了伊藤美诚。
2019年世界杯团体赛、2020年奥运会女团决赛,孙颖莎又是担任第一单打,再次“双杀”伊藤美诚。陈梦、王曼昱都击败过伊藤美诚,但没有一次是在大赛。孙颖莎实现了三大全部淘汰伊藤的壮举,2次团体赛都是莎莎拿下关键分。大赛外战如此出色,刘国梁为何不重用孙颖莎呢?
世乒赛单打单打冲冠失利,“两金一银”贡献超过樊振东,孙颖莎被点名表扬。确实,世乒赛结束后,人民日报点评表扬的不是男、女单打冠军,樊振东和王曼昱,而专门点出了“两银一银”的孙颖莎。
1.对球队作用最大,三项全部杀入决赛。看一个球员的能力,要看她单、双打和团体的综合成绩。樊振东、陈梦都不擅长双打,陈梦更是在女团比赛中,没有代表中国队担任过一次一号单打。莎莎在世乒赛三项作战,女双、混双为国乒拿到冠军,女单负于王曼昱拿到亚军,没有输掉一场外战。小胖在休斯顿拿到男单冠军,为他奠定了一哥的地位,然而男双国乒却是无缘决赛。
陈梦的女双早早被淘汰,女单止步半决赛,混双更是没有参加。王曼昱的混双只是体现了中美两国的友谊,走了走形式。实打实对球队贡献第一位的,仍是“两金一银”的孙颖莎。单、双打和团体能力如此全面的莎莎,刘国梁难道不重点培养吗?世界杯总决赛莎莎女单夺冠,也说明了莎莎未来在大赛单打上,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以上就是孙颖莎被刘国梁启用、重用的过程,欢迎各位留言、评论,感谢关注!我是骑马寺的少年。
女生怎样提升气质?
大家好,我是小曼,我个人觉得,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女生正确的搭配,不仅仅可以修正掩饰身材上的不足,还能够突出自身的优势,彰显自我独特的气质。那么,如何穿衣搭配更能凸显气质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如何穿着显气质?
1、穿着一定要干净整洁,给人一种清爽干练的样子。太邋遢的着装会给人留下一种懒散的印象。
2、懂得知道自己的需求,不要盲目的追求品牌和潮流。只有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不要刻意的去穿一些过度紧身或者暴露的衣服,因为真正的美是一种朦胧的美。而且这样的穿着显得自己的性格过于无知和散漫。
4、着装要和衣服的色彩相配。
白皙皮肤的女性,可以选择高冷的服装配置,色彩鲜丽明亮,这样会使白皙的肤色更加温婉可人,凸显出自己的健康活力。白皙的皮肤也可以配上深谙色彩的服装,这样可以展现出她清新优雅的气质。
皮肤黝黑的女性,穿着比较色彩明亮的服装,可以使肤色发亮,使皮肤富有光泽。在选择服饰颜色时,要避免穿那些黑绿色、纯黑色或者紫色之类的模糊颜色。可以选择天蓝色的连衣裙,这样显得如天空一般澄澈,当然也可以用不同的色调来巧妙搭配,比如红紫配,深绿色配浅绿色,天青色配天蓝色等。
5、搭配的原则还要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总不能在上班的时候穿着妩媚动人吧!穿着的气质也要追寻和谐这一主旨。
6、不太过于追求华丽,全身穿的五颜六彩的。要尽量将全身的颜色控制在三种之类,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三色原则。这样的穿着能显示出自己清爽干练的气质。
7、穿衣要有三层境界:第一是和谐,第二是美感,第三是个性。总而言之,衣服的色调要由浅入深,上明下暗,上浅下深。
显气质穿搭的禁忌:
一忌裙袜不搭配
最忌的就是裙子和袜子的颜色不搭配,各种各样的裙装为女性增加了许多的魅力,彩色袜子更是锦上添花,紫色、粉红、姜黄、绿色等都是时尚前端的色彩,格外光鲜,可如果你穿着一条黑色的褶裙,若隐若现的开衩处却呈现出光鲜的姜黄色,就实在有点践踏流行了。
二忌内、外不匹配
忌表里风格的不统一。在寒冷的天气,如果只能在一件大衣或一件羽绒服中抉择,那么就很容易出现这种表里风格不一的组合。很淑女的长裙,与半长不短的羽绒服有组合是内外极不匹配的穿衣方式,是女士的大忌。
三忌薄厚衣饰不搭配
这会让自己第一眼就处于劣势,寒冷的天气里,室内和室外的温度相差很大,让人们对怎么穿才合适有些措手不及,厚厚的毛衣在许多场合有时会让你与室温和环境脱节,如坐针毡,花颜失色。在酒会、迪斯科舞厅等,短袖毛衫或单薄的衣饰,会一晚合时宜,厚重衣裳不仅会让自己少了轻松,也会让自己第一眼就处于劣势。因此,在有约会的日子里,最好是外厚内薄。
四忌鞋子与服饰不搭配
穿着一双与服饰不搭调的鞋子会让人感觉不伦不类,长筒靴让人爱不释脚,但如果是漂亮的长筒靴与长裤的组合,则营造出不伦不类的典范。
五忌服装暴露身材缺陷
格纹的衣服很难锁定,比如苏格兰格纺能够有效地放大体形上不足的,这种横竖交错的格纹也为女人架构出时尚的陷阱,大大的格纹,翻裤脚贴边,完美了时尚,却无法完美女人那不够完美的身材,夸张的格纹,放大了女人身材上的不足,蛇蜡仿皮长裤是蛇蝎美人装扮,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穿。这种平日里不敢轻易尝试的时髦,美美地穿上身,却可能不见美女现观。
秋冬时尚显气质穿搭:
1、长款大衣+中筒靴子
大衣加靴子是很多达人都选择的穿搭,简单的长款大衣尽显女生的高贵气质,简洁的西装领以及肩袢设计帅气又时尚,系上一条腰带又不乏女人味,中筒的黑色靴子简单又百搭,整套的搭配那叫一个气质满满。
2、呢子大衣+毛衣+皮裙
驼色的呢子大衣是公认的显气质装备,廓形的双排扣外套,宽松显瘦,丝毫不挑身材,内里搭配一件黑色的半高领毛衣,非常百搭,不规则裙摆的皮裙加身,却又不失个性。
3、红色大衣+单鞋
红色大衣是今年很流行的款式,简洁大气的西装领,尽显女生的优雅气质,抽绳绑带的腰带设计超级显腰身,衣袖的袖袢采用蝴蝶结的设计甜美又时尚,加上一双黑色单鞋搭配,时尚达人就这样穿出来了!
4、短款外套+毛衣+九分裤
温柔的香芋紫让女生看起来婉约大方,简洁的短款外套上身瞬间提升女生的腰线,拉长身材比例,超级显高,白色毛衣相搭配非常相称,加上一条灰色的九分裤搭配更是时尚与气质兼具。
5、丝绒外套+半身裙
亮色丝绒的外套非常特别,宽松的版型遮肉显瘦,且不失时尚感,内里搭配的黑色半高领毛衣更是彰显着女生的独特气质,下身一条坑条半身针织裙上身,煞是好看。
该如何评价孙杨此次入选国家游泳队集训名单?
据《北京青年报》4月22日独家报道称:许久未公开露面的孙杨,已经正式入选中国游泳队的奥运集训名单。随后,北青报记者通过接近孙杨的相关人士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
据报道称,中国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此前已经给浙江省体育局下发了关于组织国家游泳队集训的通知(游泳字〔2020]49号),通知中列出了在4月1日至6月30日将分别在浙江和北京参加三个月集训的队员以及教练员、工作人员的名单。在这份名单中,孙杨的名字赫然在列,他将在家乡浙江参加集训。
此次孙杨入选国家队集训名单一经公布,在网络上确实引起了不小的“涟漪”;因为谁都知道,孙杨诉讼案件本来已经以禁赛孙杨8年而尘埃落定,唯一的机会就是5月份的上诉,而胜诉的机率在外界来看也是微乎其微;后来由于受疫情影响,瑞士方面推迟了孙杨的上诉期,孙杨只好回国并投入到了训练中。从这些种种迹象已经说明,孙杨本人坚信无罪,坚信会逆转胜诉;而中国游泳协会在孙杨被判禁赛8年的情况下,不执行判决,仍然能够让孙杨在等待上诉的期间参加训练,也已经表明了中国游泳协会的态度,那就是认定孙杨无罪。
此次能够入选国家游泳队集训名单,我认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保留一丝胜诉的希望。
在孙杨本人、中国游泳协会看来,在上诉没有“盖棺定论”之前,就有“翻盘”的希望。
2)中国游泳协会没有放弃孙杨。
孙杨是中国游泳队的一面旗帜,多年以来,在国际赛场摘金夺银,为中国游泳队立下汗马功劳,为国家增光添彩,这样一名出色的优秀运动员,国家是不会放弃的,给他信心、给他机会,即使最后败诉,至少我们仍然能够肯定孙杨过去的成绩和现在的努力。孙杨再有罪,夺得的那些金牌是无罪的,那都是能力与实力的体现。
3)对孙杨有利无害。
无论胜诉还是败诉,孙杨总要继续走下去的,至于转型或留队效力那是将来的事;入选国家队集训名单,到时胜诉最好,既不耽误训练,又能保持状态,直接就可以投入到比赛中;败诉的话也不会损失什么,至少在现在的集训中,能够带动更多的年轻选手,传授经验,帮助年轻选手解决训练中出现的困难。一旦败诉,不能参加比赛,当个教练什么的总可以吧。
总之,孙杨入选此次国家队集训名单,对孙杨本人、对国家游泳队都有“百利而无一害”,希望孙杨能够吸取教训,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林冲在劳改怎么还可以天天手持长矛?
林冲是充军。宋朝军人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罪犯。
(一)、戴罪立功,充配为军
“高太尉喝道:“你这贼配军,且看众将之面,饶恕你今日之犯。”在小说《水浒传》中,“贼配军”这个名号屡次出现。配军,顾名思义就是发配充军。而贼,自然是贬低之意。就是每当有人犯了错误,便会被发配充军。
狄青是十六岁时因兄长打架斗殴而入的军营,后来青云直上。造成了朝中很多大臣的不满,再加上重文抑武的老传统,狄青的晚年是非常凄凉的。
1. 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宋史·兵志》“或募土人就所在团立,或取营伍子弟,听从本军,或募饥民以补本城,或以有罪配隶给役,取之虽非一途,而伉健者迁禁卫、短弱者为厢军”。宋朝的军事力量薄弱,路人皆知,其实这除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以外,还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兵源问题。
宋朝的军营之中,可谓是囊括了三教九流的各路豪杰。
这些人里有的是因为父兄在军营,有的则是招募的灾民。还有的,就是犯了错误,而被发配充军,这便是本文所说的贼配军。其中地位最高的便是禁军。他们都是正规军,而其他的兵种可以算作是炮灰。
在宋朝的军营就像一个大的收容所,这其中之人来自于各行各业。很多都是老弱病残之人,还有的是鳏寡孤独者,他们的战斗力,可想而知。之所以收容犯人或者老人,是因为朝廷害怕他们在社会上滋生事端。
2. 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
每当有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都会出现大批的灾民。而古代的救援条件又达不到,在这时人们为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就会去偷盗。为了防患于未然,就将其全部带入军营之中。而那些平日里游手好闲,而又喜欢好勇斗狠之人,自然也会被吸纳。
就像狄青,便是如此。正值大好年华,如果把他们都关进监狱里,首先,衣食问题就得解决。其次,古代的社会治安混乱,还需要兴建很多的监狱。正因如此,他们才破天荒的想出了让犯罪之人,入军营,建战功,以免除刑罚的决定。
“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他们在获罪之后就像小说中的宋江那样,脸上会被刺青。其实,这在古代是一种很大的惩罚。首先,这是戕害身体,对父母不孝;其次,出狱之后人们看到脸上的刺青先入为主的便会认为这是歹人。
(二)、以刑为兵,一举两得
配军,其实说白了就是劳改犯充军。这并不是宋朝独有的,早在汉朝之时就已然出现。古代流传着一句话“好男不当兵,好贴不打钉”,尤其是宋朝前线战事吃紧,谁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夫婿或者儿子亲手送到刀枪无眼的战场上去。
《水浒传》是明朝人写的小说,而当时的确是存在着许多这样的现象。在正史中一般都称呼为配军,很少有加上贼的。
1. 轻蔑之称,以示辱意
不管配军也好,贼配军也罢,都只是一个称呼而已。宋朝的重文轻武,导致很多文人士大夫都把武将看的很低。再加上皇帝本人的不信任,很难让人抛头颅,洒热血的去报效疆场。而犯罪之人,则不同。他们本身就失去了做大宋好子民的权力,自然就将生死交给了国家。
如此一来,便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犯罪的人。首先,他们本来就要服劳役,为了减刑在战场上肯定会努力的卖命。其次,他们大都是性格桀骜,狡猾者,且有些人体格健壮。所以,能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但是问题也会随之产生,因为大家平日里自由散漫惯了,在军队纪律上很不好抓。而且这其中之人,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性格也都非常乖戾,否则也不能因一时冲动犯下罪过,被抓去充军。一支军队若是没有铁的纪律,在战场上就很难取得胜利。
宋朝对外作战,屡次失败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兵源问题与轻视武将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说,北宋年间,很难出来名将。即使有,也难以逃过残酷的政治斗争。那些朝堂上唇枪舌剑的士大夫们,不会容忍武将身居高位,会以各种各样的名义加以钳制。
2. 地位低下,沦为奴隶
“天生狄公,辅圣推忠。情存义烈,志嫉顽凶。”狄青是凭借着自己高超的御射之术,才能够获得如此高的成就。很多资质平庸者,在军营的地位是非常低的。从一个“贼”字,便能看出世人是如此的轻视他们。
根据《吴文肃公文集》中的记载,配军主要是在厢军之中,当然禁军中也有。他们大都是充当提马追蹬的角色,为正规军服务,而在战场上又是最先上阵的那批。配军大都是罪刑较轻者,国家正愁抓不到壮丁,让他们来补充兵源正好一举两得。
把那些危害社会治安之人,转换成维护自己统治的工具。配军们就像是奴隶一样,如果与自己的主官产生不和,就会按照主仆不和之罪论处。如果营,卒相犯,就会罪加一等。对于大宋朝廷而言,以劳改犯充军可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
只是在战斗力和管理方面,总是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况且,这种现象也不是宋朝独有。像唐朝,也会在犯人的脸上刻字而后发配充军。其实,刻字也是一种记号。如果有人临阵脱逃,也方便朝廷继续去找。
在封建时期,本身就没有人权可言。更何况,那些人触犯了国家的刑法自然会受到惩罚。
(三)、贬低地位,丧失荣誉
“少年中两人最不堪,且又恃众,交口肆骂,至云:“定是箇配军贼。”很多人都存在着许多的误解,认为把所有的军队都叫贼配军会使得他们失去了做军人的荣誉感。其实不然,因为他们本身就不是正常招募来的,只是将服劳役转化成了服兵役。这里的贼,除了广义上的贼人之外,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坏”。
1. 罪名在上,刻意压制
配军的意思,就是因流刑发配戍边的军卒。这可以算作是戴罪立功的一种形式,但是大部分人的战斗力都是十分薄弱的。宋朝每每都是有意的压制军队的发展,即使有良兵但无良将也是无法提高战斗力的。
简而言之,贼配军就是一种蔑视的称呼。让那些犯罪而流放之人,时时刻刻的注意自己的身份。同时,也是对禁军的惊醒作用。因为同是当兵,而禁军的地位要高出许多,也要让他们随时体会到危机之感。
自从永嘉之乱以后,历朝历代的终结被自家武将篡位者占了很大的比重。更何况,赵匡胤就是武将篡位。因此赵宋建立以后,一直在防着军队。从侧面来看,宋朝的军队政策根本就不是为了抵御外侮,而是处处限制他们的发展。
宋朝的文人们,完全将军队变成了收容所。上层没有能力照顾老弱病残者或者遭受到自然灾害者,所以异想天开的将他们都塞入了军营之中。同时,那些获罪入刑者也一股脑的全部被充军,当了卒役。这些人也不会去追求军人的荣誉感,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罢了。
2. 阶级固化,整体轻视
“青之讨智高也,朝臣谓青武人,不足独任,宜以重臣统之”。贼配军出身的狄青,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早年间为了大宋王朝的基业,在北境与西夏人鏖战。而后又被一纸庆历和议,否定了他多年的功勋。
广西侬智高又开始起兵反叛,但是宋朝并无良将可用。这还是在仁宗的时候发生的,他也是出了名的仁义之君。这个天朝上国,如果还有任何一人能够胜任平叛之职,都轮不到狄青去。即使平叛,大家也非常的不信任他。
在重重的阻力下,狄青还是胜利了。随后便是加官进爵,他的能力和功劳完全可以担当其枢密使。但因为他是“贼配军”,使得朝野上下一片哗然。那些凭借着科考入仕的官员们,开始上书发难,最后一代名将郁郁而终。
其实,这些并不是看不起狄青,而是看不起他的身份。一个贼配军都能封侯拜相,岂不是对这些寒窗苦读的学子最大的不恭?这种想法,现在看来荒谬至极,但却是谏臣们的真实写照。
结语:
贼配军的命运大都非常凄惨,他们有些会充当马前卒也有的会成为厢军。也就是在战场上兴修战壕或者修建水利的劳动兵。因为之前犯过错误,即使有再大的功勋也无法抹去。从配军本身来看是没有问题的,错就错在宋朝太过于重文抑武,这才有了后来的靖康之变和崖山海战。
二战末期假如美国不在日本空投原子弹?
啥?不扔原子弹,你这是抽了日本的梯子,成心让他们从油锅里趟过去啊!
人们时常有一种认知,即:日本投降是美国原子弹造成的,它给日本带来了惨烈的杀伤,也彻底打败了日本人。
这种认知不能说有错,但它让人们对历史的理解产生了偏差。
正确的应该是:美国原子弹造成了一锤定音的效果,在二战尾声促使日本政府投降,从而促进了战争的结束。
为什么不提“惨烈杀伤”?
因为,这两颗原子弹确实划得来呀,日本政府以两座城市的毁灭,换取了退出战争的阶梯。
原子弹之前的“李梅火攻”,造成的杀伤比原子弹还大。
很多人疑惑,为什么美国人不把原子弹扔在东京?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的东京已经差不多让燃烧弹烧光了,没有核武器试验的价值。
美国人丢原子弹,只是一种逼迫日本尽早投降的手段,也是二战末期临时插进去的一场核试验。
杜鲁门政府为了实现自己的多重政治目的,在战争末期推进了“曼哈顿工程”的核武器研究进度,从而让原子弹有了投入战争的机会。
美国人在1945年7月16日才进行了名为“三位一体”的首次核爆炸实验,两颗被运送到天宁岛轰炸日本的核弹其实也只是个半成品。
杜鲁门本来计划在国际会议上曝出“原子超级炸弹”的信息,为美国赚取政治资本,但“三位一体”的试验资料被呈送到他面前时,他临时将曝光原子弹的信息压住了。
美军将新墨西哥州沙漠里的核试验诠释为“弹药库爆炸”,相关信息全部被保密,直到1945年8月6日和9日原子弹被砸到广岛、长崎。
杜鲁门的手腕让原子弹取得了几重功效,它震慑了日本人,也震惊了盟国和苏军,让美国变成了老大。
而且,正因为原子弹让日本快速投降,从而避免了美军发动对日的最后一击——没落行动。
“没落行动”(Operation Downfall)才是历史上美军为日本准备的大菜,如果原子弹的研制进度哪怕晚一点,它们便只能成为“没落行动”的一部分。
假若日本没有在遭受原子弹轰炸时就坡下驴,坚持死拼到底,那他们就真的要遭受日本岛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入侵式血战。
美军参谋为没落行动预计了100-200万人的伤亡代价,而登岛盟军将为日本带去1000万以上的代价。
这个行动简单诠释的话,可以理解为一次远远超过诺曼底登陆的超大型登陆战。
这不同于从法国进攻德国,日本是个狭长的群岛,盟军只能狭路相逢勇者胜,用不惜代价的平推,像挤牙膏一样消灭日本。
为此美军选择的计划就是先从日本列岛最南端的九州开始,一路杀向东京。
伴随部队的北向推进,会有不间断的横向大规模登陆产生,帮助将日本有生力量切割围歼。
基于日本政府宣扬的“一亿人玉碎”观念,美军预计日本民间将产生3315万武装平民,他们将同400多万日军一起,对盟军展开殊死抗争。
再加上冲绳、硫磺岛等战役日本人那种滚刀肉一样的作战风格,确实让美军比较胆寒。
所以,在美军的计划中,盟军应该毫不留情地歼灭一切武装分子,坚决用拆迁式的炮火和绝对优势的航空力量,给所有敢于抵抗的日本人进行足以摧毁意志的杀伤!
还要修建大量的隔离集中营,将日本人转移看管,避免他们以游击战的形式对盟军的占领造成麻烦。
有必要的话连山都可以烧了,不要像菲律宾那样,给这些日本人钻大山里持续反抗的机会。
总之,美国人希望的是:1.快速解决战斗,节省人力物力。2.增大对方有生力量的杀伤,减少己方伤亡。
实际上,为了给以后的登陆作战做准备,很多行动事先就已经在开战。
比如美军会有意识地侦查并对日本的农田、仓库进行焚烧轰炸。日本所有的出海船只都被禁止,避免日本人通过捕鱼获得食物。日本几乎所有的城市都遭到了大规模空袭,以破坏其生产和经济,增加其国力负担。
美军连战舰都推到了日本海岸,直接用舰炮抵近对岸轰炸,打得沿海区域火焰升腾炮声隆隆。
还有之前的“李梅火攻”,为什么这种火攻会带来超过原子弹的杀伤?主要原因就是美国人将日本的“人口”作为打击目标,有意识地在夜间凌晨对居民区进行高强度纵火。
就连两颗原子弹攻击都有这种意识在内,“小男孩”攻击的是人员、军队众多的港口城市广岛。“胖子”轰炸的长崎则是人口聚居、工厂众多的盆地。
而且就像前面说的,美国人始终希望能压迫日本人投降,他们需要日本人屈服。
日本的樱花自杀机所以,没落行动如果真的实行下来,则必然是盟军一场浩劫式的屠戮,日本政府也将陷入无法指挥全国的混乱局面。
除了美盟军的行动,还有苏军的行动。
苏联早已承诺在对德作战完毕后,尽快投入对日作战。而早在对德作战还未结束的时候,苏联已经将华西列夫斯基等人秘密调往远东,并且在远东悄悄囤积了大量人员和装备、给养。
按照盟军的瓜分协议,苏军将获得北海道的分区占领权益。
之所以苏联没有立即对日本动手,主因是他们想当摘桃子的人,希望美盟军与日本撕得不可开交之时插入战争,获得更大利益。
(恰恰这是美军不愿看到的,美国不愿苏联插手,所以某种程度上推进了原子弹的投放)
历史上苏军在1945年8月9日0点发动了进攻,当天上午美军投掷了第二颗原子弹“胖子”。
小男孩和胖子也有很多说法认为,正是苏联这个被日本视为救命稻草的“希望斡旋国”投入全面对日作战,导致日本彻底丧失了抵抗心理,选择了快速对美军投降。
所以,也许“没落行动”那种屠宰局面不会产生。无论有没有原子弹,只要美军一上岸,接着苏军也从北面来个夹击,日本政府很可能直接就选择跪了,根本不会出现日本全民拼死抗战的场面。
根据日本人战后写的书,所谓的“一亿人玉碎”、“彻底抗战”其实并没有历史那么疯狂。尽管一些人确实红着眼睛叫嚷着要守卫天皇,灭杀米英鬼畜,但更多的人其实都只是在应付事儿,有些孩子还因为可以不上学而高兴。
当1945年8月15日日本倭皇终战的“玉音配信”发布后,许多日本人陷入了深沉的悲伤,然后觉得未知的惶恐中夹杂着如释重负。
毕竟这种历史没有发生过,很难说真的遭遇盟军和苏军登陆作战后,日本人究竟能抵抗到哪一步。
但可以肯定的是,比起被两颗原子弹轰炸然后投降,外国军队主动登陆日本后产生的死亡会多得多,日本人将会真正的体验一把何谓战争的浩劫。
按照盟军的划分,战后的日本将会像德国那样分区占领,以确保不会再次崛起成为危害世界的军国主义孽畜。很多国家都会参与到对日本的占领中来。
如果苏联占领了北海道,那么毫无疑问历史上会像南北朝鲜、东西德国那样,出现一个南北日本,到时候津轻海峡会不会成为铁幕前线呢?关西地区会不会筑起“大阪墙”呢?挺让人浮想联翩的。
而且,虽然原子弹会迟到,但它们一定会被用到“没落行动”中去。当时的美军并不认为2颗原子弹就能解决日本,在“胖子”被扔出去的时候,还有颗叫“东京乔”的原子弹正在组装中。如果战争拖到1945年底,那么美军会有十几颗原子弹被投入战斗……
现实中的日本是幸运的,他们选择了在关键时刻服软,没有真的像武士道描述的勇士那般七生报国血战到死,从而让日本避免了更大的战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