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x是哪个战队,s10各赛区种子战队?
LPL:TES、JDG、SN
LEC:G2、FNC、RGE
LCK:DWG、DRX、GEN
LCS:TSM、FLY
PCS:MCX
日本为什么很少使用冲锋枪?
我们看到抗日剧,看抗战文物收藏馆的时候,总是很少看到日本人使用冲锋枪。感觉我们抗战的司登冲锋枪都比他们冲锋枪多。为什么会这样呢?
日本三八式步枪,1903年研发设计,1905年服役,1907年正式采用为制式武器,然后一直用到二战结束,并出现一个问题,二战后期的38式步枪质量远不如二战初期的38式步枪。
这些都是有原因的,日本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计划侵占我国,首先他们积蓄几年的军事储备,开始攻打东三省。日本攻打东三省,不仅仅是因为东三省离得他们近,更是哪里有这大量的矿产资源。
在侵占了东三省之后,日本马上大兴土木建造工业,那场景,就像饥饿的狼见到了肉。还有大批的矿产被日本货船运到日本工业区。
38式步枪研发时候日本还没有搞侵略,38式应该是基于一战的思维和结合日本贫瘠的资源来设计的。日本官兵要求士兵精确射击,精确射击提高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同事也显现了日军隐藏资源稀缺的真相。要是像美国苏联那样有足够资源,在遇到精度的时候,谁还想什么精确射击?直接火力压制!
日军的精确射击要求和枪械还导致最后一个弱点,在二战后期,由于设计技术精湛的日军被打的差不多了,新兵射击技术差,中国的部队在枪术已经能更日军正面抗衡。一旦脱离大炮坦克飞机掩护的日军小股部队,中国军队基本能正面撼动消灭对方。
那日军为什么没有发展冲锋枪,前面说了资源问题,还有就是日军配备火力比中国军队猛。一个小队就有两个机枪组,一个掷弹筒组,火力完全压制中国军队,所以日军虽然夺取了东三省,却没有装备冲锋枪的紧迫感。(二战末期,1945年,步兵小队仅有一挺轻机枪与一个掷弹筒。可以知道日本的资源被打的有多贫瘠,别说武器了,就是士兵都要找十五六岁的上战场。)
但是日军看到中国军队的冲锋枪厉害,也搞了一把百式冲锋枪,1935年研制,1941年才装备,射速700发/分,生产了1万多支。主要配备日本海军的空降部队和驻太平洋部队,关东军。都舍不得给在中国的日军用。百式冲锋枪1分钟700发,日本普通使用38式步枪的士兵才带120发子弹,也就是突突几下,一个小组的子弹就被百式冲锋枪几下子搞没了。
而且战术思想落后的日本人认为:步枪打得比冲锋枪准,宁可保证步枪和弹药的质量(其实连这个也没有做到),也不浪费宝贵资源造冲锋枪。日本工业生产力也有限,根本无法大量的制造冲锋枪和弹药。
随着战事发展,日军的装备已经渐渐不给力了,但是已经晚了,日本眼光从战场转身一看,发现整个日本的资源已经在忙着战争了,根本没有精力去研发冲锋枪这样的新式武器。
等到日军被美军火力打的抬不起头,日本才咬咬牙大投资的发展新装备,日本的新式坦克战车,新式枪支,才搞出没多久,日本就投降了!
如果你被迫选择使用现代枪械来近身搏斗?
我不是太明白题主的定义,是想拿枪械来“冷兵器格斗”呢?还是发挥枪的火力,在近距离进行战斗。
如果是前者的话,冷兵器格斗毫无疑问应该选择“一寸长一寸强”的栓动式步枪,最好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尺寸枪型,枪长托厚,十分利于拼刺,那时候的刺刀也比后世更加凶险,又长又阔。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个十分推崇拼刺的时代,包括以前的战争催生出了当时极为凶猛的刺刀战术和相应的武器。二战时日本的三八式步枪为什么在拼刺上占有优势?正是因为他们仍然秉承了一战的理念,无论枪长还是刺刀都占据了拼刺优势。
不用去怀疑,一战时的步枪是最适合搏杀的武器,远比什么AK之类的突击步枪要厉害的多也科学的多。
即便不用长枪战斗,将搭配的刺刀拔下来,其长度也是一柄短剑,远比后世那些匕首刺刀实用的多。
就算你想找三棱军刺造型,在一战的刺刀中也能找到原型,它不是个稀罕物,而且比后世的更长,钢口更好。
如果是要“近身热兵器格斗”,那么毫无疑问手枪优先。有人可能纳闷了,手枪这破东西要威力没威力,要射速没射速,遇到冲锋枪、突击步枪岂不是歇菜了?
实际上这是种误解,无论是室内CQB还是室外开阔地战斗,手枪都是各国军警近距离作战的最佳选择。明白“指向性能力”的同学应该都清楚这方面的概念,正因为灵活的指向性,手枪反而在近距离占尽优势。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时曾经批量增购过一些M9手枪,本来许多士兵因为累赘,并没有配备这种被认为“用不着”的专用武器,但几次巷战打过后,美军突然发现,特别危机的火力袭击以及近距离遭遇时,任何装备都没手枪好使,因为它只需要通过感官记忆,完成指向性射击即可压制敌人,远比对姿态有要求的步枪、冲锋枪好用。
在太平洋战争的丛林战中,日军由于火力密度不如美军,因此开始谋求近距离的刺刀战术,他们在丛林中埋下伏兵,屡屡伏击美军。而美军也正是靠着手中的勃朗宁M1911手枪,打得来袭的日军吃尽了亏。后来同类地形的越南战争,美军也经常使用手枪去掏越军的地道。
其实类似的例子抗战中也比比皆是,许多部队为了与敌近战,多会组织使用大刀和手枪的“手枪队”,在近距离奇袭,给予敌方重大杀伤。
而且现代手枪早已有了“自动手枪”这一成熟产品,无论是格洛克18、博莱塔93R还是斯捷奇金APS,都能在近距离爆发出近似冲锋枪的火力。真要近身格斗,手枪能赋予你最灵活适用的战斗能力。
但是也要注意,在绝对火力能力上,手枪是比不过冲锋枪、霰弹枪这两把“战壕扫帚”的,更近的距离和更灵活机动的运用地形,才是取胜的关键。实际上冲锋枪、霰弹枪一样也是近战的超级利器。
未来冲锋枪会被淘汰吗?
冲锋枪在未来不会被淘汰!
这是MP9冲锋枪,是当今冲锋枪的代表。
短小轻便,火力强大,是人们在挑选自卫武器时的硬指标。
这是SIG公司的MCX步枪Rattler版本,主要使用.300BLK子弹,是使用步枪弹的短突击步枪中最短的型号。
Micro-Uzi冲锋枪,使用9*19mm口径帕拉贝鲁姆手枪弹。
PP2000冲锋枪,使用7N21或7N31穿甲弹,以及9*19mm口径帕拉贝鲁姆手枪弹。
APS冲锋手枪,使用9*17mmPM手枪弹。
我们的明星,MP9冲锋枪,使用9*19mm口径帕拉贝鲁姆手枪弹。
MP7A1冲锋枪。
这上面介绍的冲锋枪都是一个类型,T字型布局,弹匣在握把里,可以尽可能的缩短冲锋枪的体积。
MP9,280mm长。
PP2000,300mm长。
APS冲锋手枪,225mm长。
Micro-Uzi冲锋枪,250mm长。
MP7A1冲锋枪,415mm长。
MCX Rattler短突击步枪,410mm长。
上面是这一类相近武器的长度,这是一项重要的数据。
显而易见的APS冲锋手枪最便携,使用20发弹匣,火力强大。但是,APS冲锋手枪在不加枪托徒手射击时也需要射手很有力气很强大才能控制住这把枪。
这是APS冲锋手枪加枪托射击时的状态,不得不说,枪托很笨重。
这还是使用9*17mm口径的子弹,不用枪托,依然不是很好控制。
同类还有GLOCK18冲锋手枪。
GLOCK18冲锋手枪也需要加枪托才能很好的控制,否则还不如手枪好用。
相比APS和GLOCK18,那Micro-Uzi冲锋枪,吃鸡里稍微有些撤,这把枪不加枪托射击特别的不好控制,同样不如一把手枪好控制。
再说MP7A1冲锋枪,如果方便携带这410mm长的武器,干嘛不携带一支短突击步枪?MP7A1冲锋枪的威力可小了。
至于PP2000冲锋枪,7N31型子弹不好补给,有条件也可以用,俄特工特别喜欢这枪。注意,俄特工喜欢。平时用这枪的话,会不会被人误会?
说回MP9冲锋枪,前身TMP冲锋枪,可以说这把枪早产,直到现在才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脱颖而出。
回顾一下冲锋枪的市场定位,从一开始就连特种部队都是用MP5这类的武器,直到防弹衣的普及,大家不得不找更有效的短突击步枪使用。
冲锋枪仿佛是从神坛跌落到谷底。
真是这样吗?
想象一个场景,都市中,你只能穿着便装,身上只能放下一支手枪大小的自卫武器,这支武器还得在需要时兼顾战斗使用。
如果你在热带地区,穿着清爽,只能携带一把手枪,很遗憾。带个包吧,装把MCX Rattler短突击步枪可以应急。
如果你可以穿一件外套,还想携带一支足够便携、火力强大、好控制的自动武器,MP9是很棒的选择。
另外再提一句弹药上的问题,不愁补给的话,干脆就全副武装的使用突击步枪就好了。
需要使用MP9冲锋枪的话,很有可能会面临子弹不够用的情况。
相比于9*17或者4.6mm这种不好找的子弹,9*19mm的帕拉贝鲁姆手枪弹几乎是随处可见。
这时,用不着考虑防弹衣的问题。当你不方便穿防弹衣全副武装时,你的对手应该也不方便穿防弹衣。
如果遇见穿防弹衣全副武装的对手,你手里有一支冲锋枪,也可以压制一下敌人,瞅准机会,赶紧撤。
如果你遇见的同样是不方便穿防弹衣,而且只能掏出把手枪……
想象一下,当别人只能用手枪一发一发的开火时,你可以
突突突突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