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阻击,狙击手进行远距离射击时?
长距离射击真的很有意思,不像近距离的肌肉记忆,远距离子弹受到的影响更多,变量更多也就更有意思。
首先要考虑的是子弹的弹道。瞄具是用光的直线传播对子弹在一定距离的预判落点。而子弹一定是有质量的,那么他就一定会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成抛物线飞行。一个弹道优良的子弹会飞行的更加平直,比如说像338 lapura magnum和.408这种子弹由于飞行速度快,子弹质量也较大,所以在空中能更好的保持动能,子弹弹道更加平直打的更远。而像AK的7.62*39 以及300blackout这种大质量弹头,低速弹,自然弹道更加弯曲。
其次,风偏。由于世界上没有没风的地方,并且子弹始终是在空气这个介质中运动的,那么这个介质的运动方向与速度就直接决定了子弹的偏移。同样,同样的截面积自然质量大的子弹受到风的影响最小而质量小的自然容易偏移。比如说5.56没办法打远距离目标,也有这个原因。
说完了这两个大项接下来就是微调了。
1. magnus effects 马格纳斯效应。由于子弹在高速旋转如果说从速度截面上出来一阵风,物体就会向与旋转方向与风方向所在平面的垂直线侧向偏移。一般来说,风对子弹的影响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是由于子弹是沿着射出角度飞行的,等到了末端,子弹的朝向与子弹的运动夹角一定会产生一个小夹角,自然会产生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分角动量。而产生马格纳斯效应。如果枪管是右手螺旋的那么就向右偏移,左手螺旋就向左偏移。
2. 地转偏向力。在近距离这个力对子弹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放到1mile的尺度上,那就差之千里了。
3. 气温,湿度,空气密度。这三个量决定了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马格纳斯效应的的大小,在长距离上也有细微的影响。
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我是轻兵器爱好者,热爱轻武器与战术文化,期待与你一起走进炫酷的轻武器世界!
手枪真的可以打中100米之外的人吗?
有几个概念。
手枪通常的子弹最大射程有几百米,甚至更远都有,比如五四式手枪,7.62子弹能飞1600米,200米内有较大杀伤力。可实际有效射程只有50米。
所谓有效射程,就是一般情况下子弹能够比较精确击中目标的距离。而很多较为精致的手枪有效射程只30米。30米之外完全是凭运气了。
格洛克43手枪:
但是也有特殊的。比如沙漠之鹰。11.43毫米口径的沙漠之鹰手枪,一般的有效射程是100米+,借助辅助能达300米,比一般自动步枪有效射程差不了几步。
沙漠之鹰被当做狩猎手枪:
为什么如此?
就是因为手枪很短,瞄准基线也短,不借助器材,确实打不准远距离目标。
比如我们知道的驳壳枪:
加装木托后有效射程150米,完全能充当冲锋枪使用。有说,杨靖宇将军曾击中过300米外的敌军目标。
手枪大多警用或是军官的自卫武器,既不能太重,也不能太长了,礼仪与装饰的性质更多,30~50米射程也就够用了。
下面这款武器重90斤1.4米长,威力当然杠杠的,有效射程上千米,可是已经不能叫枪,28毫米口径称雷明顿左轮手炮比较合适,一个人无法作战:
奥地利Pfeifer Zeliska Revolver手枪口径15.2毫米,是最大的手枪,6公斤比一般步枪都要沉,基本不适用单人作战,也是做狩猎枪:
生死狙击2怎么跳舞?
生死狙击2跳舞方法如下:
先按住蹲然后跳起来,在空中按住W+A/D同时鼠标往左/右移动,就完成弹跳了。
然后落地的瞬间松开蹲再跳一次,最后连续弹跳就完成连跳了。
怎看胡塞武装用72个小时就消灭沙特三个旅?
从媒体报道的也门战场信息来看,似乎胡塞武装经常打败沙特军队让沙特人脸上无光,而且胡塞武装时不时越过两国边境攻击沙特纵深目标的事情也确实发生过;但如果从战略全局上看,目前沙特军队在整体上还是占优的。事实上在沙特联军与也门哈迪政府军持续性的联合攻击下,胡塞武装早已显露颓势。如果不是因为国际斡旋停火了一段时间,以及不久前也门“南方过渡委员会”所属武装与也门政府军发生了战斗,胡塞武装其实早可能被赶下亚丁湾了。目前胡塞武装仍然能够控制的地区其实很有限,哈迪政府军掌握着战场主动,也门战场的真实情况与媒体的报道其实差别很大。
在整体形势愈来愈不利的情况下,胡塞武装希望弄出点大动作来提振士气。而9月14日沙特石油设施突遭无人机袭击损失惨重,胡塞武装似乎找到了证明自己的机会,很快便通过媒体“认领”了此次袭击。由于沙特军队本来就与胡塞武装在战场上是死敌,现在沙特石油设施因为无人机袭击而受破坏严重,其石油日产量一度锐减了570万桶。沙特为了挽回颜面,自然借此机会对胡塞武装发动了新的攻势。据媒体报道沙特军队近期在萨达省已经给胡塞武装造成了颇为严重的损失,而且由于沙特军队此番作战明显是吸取了以往失利的教训,采用了颇为有效的新战法进行作战,使胡塞武装节节失利。
胡塞武装的作战特长是进行游击战、运动战,如果沙特军队和也门哈迪政府军还不能有效控制也门大片国土的话,胡塞武装是可以从容地通过进行大踏步前进或者大踏步后退、在运动中寻找沙到特军队的软肋的。但现在也门大部分区域实际上已经被沙特军队和哈迪政府军控制,胡塞武装的回旋余地已经大大缩小了。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某支沙特军队轻敌冒进孤军深入,否则胡塞武装很难对其展开歼灭性打击。
然而近几天胡塞武装突然高调宣称他们经过一场激战后取得了“重大胜利”,取得了“歼敌3个旅,俘敌数千”的“辉煌战果”。此消息一出,不少人又抨击起沙特军队无能来了。但对于胡塞武装宣称的“辉煌战果”,笔者是表示怀疑的。目前看来至少有以下疑点笔者觉得不可思议:疑点1:按照胡塞武装的装备水平,要围歼沙特地面部队3个旅,胡塞武装起码应该集结10到12个旅的兵力进行包围行动,而且至少应该另外部署2-3个旅来阻击沙特援军。胡塞武装如此大规模兵力调动,拥有美制侦察机和无人机的沙特军队居然没有发现?疑点2:如果胡塞武装现在真的还有12到15个旅的编制,那么至少应该还有4万多人马。真要是还有那么强的实力,怎么前一阵子还被沙特军打得节节败退?疑点3:胡塞武装包围沙特军队72小时,沙特军队即使战力再逊,他们也应该凭手中的美制坦克、武装直升机或者轰炸机对被围部队提供支援助其突围啊,怎么会毫无动静见死不救呢?疑点4:即使沙特军队主力不能前来支援,那被围沙特军周围至少应该有哈迪政府军吧,难道这些人也不来支援沙特军队么?别忘了没有沙特扶持,哈迪政府军早就玩完了。
对于胡塞武装此次“大捷”,笔者估计情况是这样的:由于近期沙特军队重创了胡塞武装,于是某支数百人的沙特部队对形势估计过于乐观,不顾一切轻敌冒进,结果中了胡塞武装数千人的埋伏。胡塞武装一边全力攻歼被围之敌,同时以部分兵力牵制增援之敌。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胡塞武装终于歼灭被围之敌取得了小胜,而且俘虏了少量沙特兵。战斗胜利后,为了能够宣传自己取得“大捷”,胡塞武装找来战场附近地区的不少百姓穿上沙特军装“游街”,把真正的少数沙特兵放在其中,然后拍摄了“俘敌数千”的壮观视频。
笔者对“大捷”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相信时间会给我们答案的。各位小伙伴们是否赞同笔者的见解?欢迎大家评论、吐槽或转发。
历史上有没有谁把自己吹的牛逼都实现了的?
古往今来,能把自己说出的大话,后来都完完全全实现了的,可以说很少很少;即便是“国父”孙中山先生也没能实现,他在《建国方案》里提出: 要在中国修筑总里程达十几万的铁路、新建大型港口、使全国儿童都能健康幸福的成长,但由于当时特殊的环境,这些都不可能实现!
正如梁启超曾经上书给李鸿章: 请求变法图强,李鸿章长叹一声、意味深长的回到:“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但话又说回来,能把自己说出去的话,都尽量实现了,历史上还是能找到,周恩来总理就是其中一人!
少年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911年,年仅十三岁的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时,听到南方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毅然率先剪去了象征清朝臣民的辫子,引起学校师生轩然大波!
有一次上课,时任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你们为什么读书?”,同学们陷入了沉思,教室里瞬间变得静悄悄的。
不一会儿有同学站起来答到:为了光宗耀祖读书、 为了吃饭而读书、 为了明礼而读书…………有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答到: 为了我爸爸而读书,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
这时魏校长来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非常笃定而郑重的回答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多么震撼的回答,让师生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校长接着说到:“有志者,当效周生啊!”(在沈阳读书时期的少年周恩来)
为了理想信念,积极进取、矢志不渝1917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大学毕业后,赴日本求学,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发生重要转折,1919年回国后,成为天津学生五四运动的领头人,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播撒爱国主义的种子。
1920年远赴欧洲留学,进一步接触到新思想,回国后于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1923年被国民党本部委任为国民党巴黎分部筹备员、国民党驻欧支部特派员和代理执行部长等职,主持国民党驻欧支部的工作。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为北伐战争培养出许多杰出军事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对内:为人民尽心尽力、对外:展现大国外交魅力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留下的就是一个被战争破坏的“烂摊子”,国内经济凋敝,百姓水深火热、日子过得朝不保夕,国家经济非常困难,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周总理成功地组织领导了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到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均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
在一五计划期间,总理积极推动国家工业建设,提出建设现代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化目标,在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期间”,力保国家经济正常运转,统筹全国粮食分配,尽最大努力减少因饥饿而死亡的无辜百姓!(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对外则积极展现大国外交风采
1954年周总理亲率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得大部分国家的一致好评。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主张和平共处,反对殖民主义,提倡求同存异、协商一致,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得到积极贯彻,给国际社会留下深刻印象!
文革期间,力排众议,保护了一大批国家人才!“文革”带给中国的危害,不仅仅是经济上大大的倒退,更是对人才很大的“侮辱”。
1966年,周恩来召见中国科学院两个造反派的代表座谈。会上,他询问是否抄了华罗庚的家,对华罗庚曾否揪斗和体罚?他说:把大学教授的家抄了不好。不怕乱,但乱要乱出道理,要乱出规律,要符合无产阶级政策,要有政策、策略。突出政治要包含政策。
为了保护钱学森等国防尖端学家和工程科技人员,他下命在特殊时刻,可以采用“武力保护”。对国家科技人员,“重点关照”!
十里长街送总理!1976年1月8日,在为国家操劳了一生、为国家奉献了一生、为国家工作了一生,因劳累过度,永远的离开了他深爱的人民,三天后,当总理的灵车驶经长安街,驶往八宝山的时候,首都百万群众自发地伫立在街旁,目送总理,道路两旁的人们,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哭的泣不成声。
周总理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的人民不懈努力奋斗,而如今的中国,正如总理您期望的那样,人民生活美满幸福、国家繁荣昌盛!
后天(2019年10月1日)就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了,周总理我们想对您说: 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总理爱人民。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