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智能手机普及率突破 96%,以及低轨卫星互联网技术的成熟,手机直连卫星业务正加速 “破圈”—— 从海事、应急等专业领域走向大众生活,有望在未来五年催生万亿级市场蓝海。
过去,卫星通信依赖厚重的专业终端,而如今技术已实现关键突破:高通、联发科推出支持双向卫星通信的移动芯片,华为、苹果等品牌将卫星功能纳入旗舰机型,普通用户无需额外设备,在无地面网络时也能发消息、报位置。同时,国内鸿雁星座、虹云工程等低轨卫星项目持续推进,在轨卫星超 120 颗,为业务落地筑牢网络基础。
政策层面,工信部《关于推动低轨卫星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 “星地一体” 发展路径,提出到 2028 年实现全国县域以上地区卫星通信全覆盖,并鼓励运营商与卫星企业协同创新。政策红利下,三大运营商积极布局:中国移动联合中国星网在西藏、青海推出卫星通信套餐,解决偏远地区居民通信难题;中国联通则探索机舱内手机直连卫星服务,拓展空中应用场景。
实际应用中,业务价值已逐步显现:去年河南暴雨期间,受灾群众通过手机直连卫星发送求救信息;农村用户借助卫星网络完成线上医保缴费、学习农业技术;渔民在远海通过卫星实现视频通话,物流企业实时追踪偏远地区货运车辆。
据中国信通院预测,到 2030 年我国手机直连卫星相关市场规模将突破 1.2 万亿元,带动芯片、终端、卫星制造等产业链发展。这一变革不仅填补地面通信空白,更将为数字经济注入新动能,开启 “随时随地连世界” 的通信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