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系统堪称渔民的“海上智脑”,由上海海洋大学团队联合企业历时3年研发,融合了卫星遥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打开手机、电脑甚至船载设备,就能看到未来5天的精准渔场预测,水温、洋流等近20个海洋要素一目了然,找鱼精准度高达85%以上。截至10月底,试用的20多条渔船单船产量冲到500吨,比往年的330吨提高了48%,北太平洋的渔汛更是直接延长到11月,多赚了三四个月的钱!
更厉害的是,“苍鹭”还解决了远洋作业的大麻烦。它自带船位监控和越界预警,能避免海域纠纷;每天自动发布“一张图”式报告,岸上管理和海上作业都能实时掌握情况。对比国外同类系统,咱们的“苍鹭”不仅预报更准,还能预测下一年度的鱼群资源量,这可是独一份的优势。

图片来源于上观新闻
这不是我国第一次在智慧渔业上发力!去年推出的金枪鱼“海鹰”系统,就让渔获量提升60%,油耗节省30%。从“海鹰”到“苍鹭”,我国彻底摆脱了对国外系统的依赖,用科技把远洋捕捞的主动权握在了自己手里。
网友们看了直呼过瘾:“给渔民装上‘千里眼’,这才是硬核科技!”“以前靠经验赌运气,现在靠数据稳赚钱!”其实这背后,是20多年鱿钓行业数据的积累,是产教融合的攻关,每一个精准预测的背后,都是无数科研人员和渔民的心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