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观完《后会无期》归来,冲完澡倚枕于卧榻之上,却不禁遐思飞扬。想起自己,想起你,想起她。
电影不是经典,却已足够诚意。综评只给7分,但每个细节都值得回味推敲。
《后会无期》大致是以“东极”至“西境”的西行之路为主线,然后先后穿插三段故事作为行途上的内容。
导演韩寒充分发挥了他的文字功底(或者说是段子功底),各种层出不穷的韩式幽默让人从头笑到尾,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台词一段画面外的配乐,都充满了十足的喜感,不荒诞不夸张与不真实冲突后的喜感。至少在我所观影的场次里,笑声就没断过。这其实是件好事,因为如果把《后会无期》归类为一部喜剧片,这已经证明了它的巨大成功:它至少已经让所有的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用几十元的票价换来了几十分钟的欢乐。从这一点而言,韩寒这次不是来圈钱的,而是靠脑力劳力来获取应有的报酬的。
不知不觉话题渐远,还是回归正题吧。上面说了,如果把《后会无期》当喜剧片,那么它已经成功了,可是导演韩寒的野望并不在此;观影前耳闻一些宣传说《后会无期》是一部中国的公路片,但只要入场看过这部电影,就自然明白这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那么,还是把《后会无期》归结为文艺片吧,而作为一部文艺片,《后会无期》其实是有颇多瑕疵的,如上述的“笑”果十足于此便显得有点喧宾夺主,影片各种经典台词纵然眼前一亮余韵绕舌,却始终与主线的叙述融合生硬甚至格格不入。而最大的一个瑕疵便是,导演韩寒毕竟是从作家韩寒刚转职过来的新人,其强悍的讲故事叙事能力远远压倒了对整部影片进程的操控能力——简单地说,就是电影渐渐隐去了主线的存在感,而取而代之的则是三段故事的异军突起,再直白点,《后会无期》沦为了《路上的三件事》。
这也是我如此偏爱这部电影,却只能给它7分的原因。好,理性客观的大道理讲完了,接下来就是要抛出感性自我的个人私货了。
《后会无期》中,导演韩寒虽然彰显了其对影片尚显稚嫩的掌控能力,但你如果肯动脑子细细咀嚼思考,就会尝出稚嫩之外剧情细节的用心和结构设计的精心。
影片一开头,当冯绍峰所扮演的浩汉点燃了自己的家,引发了全片唯一的“火爆场面”:把左右两家房屋都给轰塌了,而本想毁去的浩汉家而依然屹立不倒,再配上邓紫棋配曲中的歌词“当一辆车消失天际/当一个人成了谜/你不知道/他们为何离去/就像你不知道这竟是结局"——请记住这个开场,导演韩寒已经埋下了伏笔。
前菜:周沫
陈乔恩扮演的周沫,是这次行途里前菜一般的存在。何为前菜,先填填你的肚子,调理调理你的味蕾神经,为接下来的主食上桌打好基础。周沫这样一个在都市里苦苦追寻自己梦想的小女子,尚有着替身——有台词——主演——成名这一梦想的小女子,生活所最终给予她的,也终究是一声毙命的枪响罢了。
细节一:周沫开玩笑让浩汉把她家屋子炸了——好吧,事实上真炸了。
细节二:周沫对浩汉说:“幸亏我从10岁那年,就及时不喜欢你了”——你真以为这句话只是这表面的意思吗?联系到影片后面,透露出浩汉10岁左右父亲离去开始与刘莺莺通信,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从10岁那年,我就开始默默喜欢你了。可惜,一直默默,只能默默。
主食一:苏米
这个故事是江河的。陈柏霖扮演的江河,是一个读万卷书行三里路的老实老师。当老实老师终于出门上路,看着宾馆里的小卡片,然后被王珞丹扮演的苏米无限魅惑时,老实老师也想要不老实了.......好吧,其实就是江河他动心了。而在这里,细节显得尤为关键。当苏米径直主动进入房间的那一刻,是以妓女的身份出现的,但是导演韩寒已经在开始铺设苏米之后转变为“骗子”的细节了:
第一个细节:江河扯静电放电的段子时,指尖轻轻触碰了苏米一下,苏米却全身一颤,也就是说,苏米此时其实是对身体接触有着极度防备的——她是骗子,不是妓女。
第二个细节:我英文不好,当时还真看迷糊了,后来放歌词才恍然大悟。就是当苏米从床上起身后接到那个电话时,江河用两片面包蘸着辣酱,就这么呆呆地对苏米讲起了“当我是一个小女孩,我问妈妈”那一段话,其实是对苏米手机铃声的实时翻译和朗诵!!!这江河,真不愧是老师啊,苏米选择了《Que sera, sera》(世事莫强求)这首英文歌作为手机铃声,自然是极其喜欢这首歌的,又岂会不知道这首歌的中文含义?但在那种情境下,在“妓女和嫖客”的环境中,江河老师居然就这么半翻译半朗诵地将《Que sera, sera》读了出来,或许在这一刻,苏米才对江河有了一种别样的感受,才开始了喜欢上这人。
第三个细节:上述的第一个电话,其实应该是苏米与三叔等人的行动暗号,接了就表示鱼已上钩。但苏米因为江河老师的意外表现,犹豫再三放弃了接电话,也就放弃了即时发出暗号,这也是为什么之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三叔等人才会上“警察查房”这出戏。而“警察查房”,苏米跳出窗后,那不急不缓地踱步,也正展露了她内心放弃了这次钓鱼行骗,而是开始享受起了与江河的相处。
苏米故事的最后,由友情出演的导演贾樟柯、“王大锤”、孔连顺三人组最后接走了苏米——好吧,如果你认识这三个人,你就会知道,这一幕有多么逗比。贾樟柯扮演的三叔,在最后其实隐隐点出了为什么浩汉会一直这么落魄:我早知道你不是个好人,没想到你却连坏人都算不上.....是啊,浩汉看似沧桑成熟,但其实骨子里,却始终是一种缺失信念的摇摆,不好不坏不上不下不进不退,他没他以为的那么坚强有力。
主食二:刘莺莺
这个故事本是浩汉的,但我想说,袁泉演绎得实在太出彩,故事变成了刘莺莺的。人生总是充满太多惊悚or惊喜,就像是浩汉进入台球厅,那随意的熊猫机一元投币,却响起了中大奖的声音。是的,浩汉中大奖了,奖品名为“愿天下有情人终为亲兄妹”——而自始至终,以强大气场掌控全部局面的刘莺莺,以一个无比亲切的微笑出场的刘莺莺,知道故事所有来龙去脉的刘莺莺,却竭尽全力地,以一种平静、平淡、平凡的语速,一杆一进球地,向浩汉揭示了故事的真相。唯独,隐瞒了一个真相,一个让她尽力避免与浩汉对视的事实:她,爱他。
是啊,她怎能不爱他?他是她同父异母的兄弟,这是血缘之爱;他和她十几年的通信交心,这是男女之爱。当父亲自烧房屋而死后(联系开头,父与子的宿命感),她本没有了继续通信的理由,但她终究还是选择了雷打不动地对浩汉嘘寒问暖,选择了接受浩汉那“尺度有点大”的情话——但真当浩汉到来了,她又能怎样做呢?唯有前一刻宁静微笑着说“喜欢就是放肆”,然后停顿住所有动作,收敛住所有表情,从喉间嘶哑着吐出“但爱就是克制”......这个故事的从头到尾,她掌控着一切,却也克制着一切的发生,只是因为:他喜欢她,而她爱他。
这个故事是这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段子,充满了讽刺与真挚。导演韩寒从电影一开始就将浩汉的父亲捧上神坛,将父亲之死引为冒险精神,但最终却仿效韩剧那狗血的剧情,亲手残忍地讽刺了以浩汉为代表的年轻人。而在其后,导演韩寒赋予刘莺莺的,是“潘多拉之盒,最后的希望”——骗子如果动了心,就比任何人都真诚。
细节:浩汉与江河重新上路后,那段“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只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的插曲《女儿情》,来源于《西游记》中女儿国国王向唐僧的诉衷情。
主食三:阿吕
他,激情澎湃,摩托骑行全中国,只为重新去追小学暗恋的姑娘;他,乐观坚毅,笑着说自己”命硬“,又笑着说老婆”命没他硬“,却一年又一年地骑行悼念——正当江河和浩汉以为遇上了这么一个我们每个人都想遇上的”驴友“时,他却依然是个骗子,尤其是当他不紧不慢地卸下一件件行李和放下马达加斯加时,这一刻,他的身影,就像是我们每个人都信任有加却最终被捅一刀的人物缩影。正如片头“当一辆车消失天际/当一个人成了谜/你不知道/他们为何离去/就像你不知道这竟是结局"的歌词,你永远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他为什么做这样的事以及为什么这就是结局。
所以,当那个”温水煮青蛙“的情节出现时,你以为会出现上演“青蛙胜利大逃亡”的戏码,告诉你鼓励你勇于突破奋于探索,但是浩汉却已经在一路上真正地明白,我们所处的社会,不只是有温水,还有那无情的锅盖......这,就是现实。
现实就是,哪怕你察觉到了自己身处愈来愈烫的温水,努力跳跃和挣扎,你也跳不出四周牢牢包围的锅盖。
餐后水果:后来。
这个部分,是给所有心中怅然若失,希冀大团圆的观众的,那可笑的“八十集超长电视剧”和“超过《继承者》的收视狂潮”,和苏米最后靠在江河肩上的意淫,都是为了满足一路的压抑失落后对扬眉吐气的渴望——但,你以为这就是结局吗?
这就是导演韩寒试图骗过所有人的大骗局。
影片最后的画面,是江河和浩汉驾车驶出“一条很长很长的隧道”,而江河问浩汉“对这个结局怎么看”后,决定再加上了一句金句:“每一次告别,最好用力一点。多说一句,可能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是最后一眼。”
这其实是江河从电影一开始就曾说过的,想要把这段旅程写成一本书的——《旅行者》的结局。
如果你记性不错的话,你应该还能记得江河和浩汉在离开刘莺莺刚遇到阿吕时,曾经也驾车从“一条很长很长的隧道”出来过 ,而且还有一句“没想到这隧道真的这么长”的台词——其实从这一刻开始,到最后卫星、偷车、“后来”的所有内容,都不是真实的现实,而是江河所正在撰写的《旅行者》的结局。所以,从一开始就一直在强调的“结局”概念,以及最后初步展露的荒诞“后来”结局,都是导演韩寒精心设计的一个大骗局!
真正的电影结局是:江河与浩汉还在路上,还没有走完这西行之路。也就是说,“主食三:阿吕”和“餐后水果:后来”部分都只是江河书中虚拟的情节,实际尚未发生到这一步!
有没有一种被骗的感觉?建议你去看《后会无期》第二遍,你会发现更多的细节。
ps:虽然最终只给了7分的评分,但韩寒已经显露了其导演电影的潜质,希望其导演功底进一步加强后,能奉献出更好的作品。至少这一次,《后会无期》中所有的插曲和配乐都恰到好处,中国电影人中这实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