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智能云在深圳搞的这个空间智能大会真炸了,说好的AI落地终于开始动真格了。
从捏脸机器人到3D建模黑科技,看起来酷炫,但背后全是大厂烧钱游戏,普通创业者跟不跟得起还得打问号。
现场展示的AI眼镜确实抓眼球,李未可那款骑行眼镜能实时翻译还能当导游。
不过这玩意儿卖4999,朋友圈里立马有人吐槽“不如雇个真人向导”。
数据显示全球智能眼镜市场今年增速降了12%,资本现在更愿意投能快速回本的应用场景。
搞3D建模的KIRI公司倒是聪明,专攻手机拍视频转模型的技术。
查了他们官网,发现个人用户套餐每月198块,比养个建模师便宜多了。
但业内人士爆料,这种自动化建模精度根本接不了大型游戏项目,最多做点短视频特效。
最狠的还是百度那个算力平台,号称万卡级调度能力。
可是有参会企业私下说,实际使用中经常排队等资源,小团队根本抢不过大客户。
这和网上爆料的某云服务商资源分配问题如出一辙,看来技术再牛也绕不开商业现实。
那个数字人情绪交互系统看着暖心,说能解决年轻人孤独感。
但查了数伴科技的用户协议,发现情感数据会被用于模型训练。
年轻人要温暖还是隐私?
这选择题做得让人后背发凉。
大会上NVIDIA专家说的模型推理问题算是捅破窗户纸,现在的AI生成视频还是太烧显卡。
不过没说的是他们刚发布的H200芯片价格又涨了15%,这对中小开发者简直就是暴击。
有论坛网友算过账,用现成API比自己训练能省60%成本,但数据安全就没保障了。
南山区的5亿扶持基金听着诱人,但查了申报条件,要求企业必须落地实体办公。
现在搞空间智能的哪个不是轻资产运作?
这条规定直接把不少初创公司拦在门外。
难怪有创业者自嘲:“拿补贴比拿风投还难”。
百度吹的“平台型支撑者”概念,说白了就是要当AI时代的基建狂魔。
但看看他们之前关停的自动驾驶项目,这次能坚持多久真不好说。
行业里现在流行一句话:“跟着大厂走,小心变炮灰。”
看着台上那些酷炫demo,突然想起前年元宇宙大会也是这种画风。
技术确实在进步,但消费者到底需要多少个虚拟分身?
有调查显示68%的用户玩过AI角色生成后,两周内就不再登录。
热潮退去后,能剩下的才是真需求。
说到底,空间智能这波热潮核心还是算力战争。
百度拉着NVIDIA站台,华为那边就在猛推自家昇腾芯片。
普通开发者就像在两块磨盘中间,用谁的方案都得掉层皮。
这场大厂游戏,没点家底的真玩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