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点闲,就想着把以前玩过的老游戏翻出来再瞅瞅。正好看到有人提起《生化危机:浣熊市行动》这游戏,还说里面有什么“行动卡”的玩法,听着挺新鲜,就决定自己动手实践一下,看看是咋回事。
开始折腾
得把这游戏弄出来。我记得是放在Steam上的,还好账号密码都还记得。打开Steam,库里一翻,找到。不过好久没动,先是更新Steam客户端,然后验证游戏完整性,再下载几个G的更新。反正第一步就是准备工作,确保游戏能正常启动,这老游戏有时候会有点小毛病。
寻找所谓的“行动卡”
游戏启动,进入主菜单。我就开始找那个传说中的“行动卡”。翻半天,什么战役模式、对战模式、角色选择、武器库都点进去看个遍。
- 菜单界面:没看到直接叫“卡牌”或者“行动卡”的选项。
- 角色自定义:这里可以选技能和武器,看着有点像卡牌选择的意思,但它不叫“卡”。就是给你几个技能槽,让你自己配。
- 游戏模式:也没发现哪个模式是专门玩卡牌的。
搞半天,我有点明白。它可能不是那种咱们想的,打牌出牌的卡牌游戏。更像是把角色的特殊能力、被动技能、或者携带的装备,做成一个个选项让你出发前配可能有人就把这叫成“行动卡”。反正就是战前BD搭配那套东西。
实际体验过程
既然没找到正儿八经的卡牌,我就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实践”。选个看着顺眼的角色,然后开始配技能。我寻思着,既然叫“卡”,那总得有点策略?我就试着搭配一下:
- 选个能加子弹伤害的被动技能,算是一张“攻击卡”。
- 带个能快速治疗自己和队友的技能,算“恢复卡”。
- 还有一个能丢出去造成范围伤害的手雷类技能,当作“战术卡”。
- 武器就选把稳一点的步枪和一把备用霰弹枪。
配好这套“卡组”,我就进战役模式去试试效果。选个比较熟悉的关卡,就是开头那段街道混战。打起来,感觉……跟以前没啥太大区别?
该突突还是得突突,丧尸冲脸还是得赶紧推开或者用QTE。我特意用那个范围伤害技能,效果还行,清一小波敌人。治疗技能也用几次,救下傻乎乎的AI队友。那个加伤害的被动,感觉不太明显,可能加得不多?
整个玩下来,所谓的“卡牌”策略感,我个人觉得不是很强。主要还是看你的枪法、走位,还有对地图的熟悉程度。技能搭配确实有点用,但好像没到那种能决定胜负,或者说能玩出很多花样的地步。可能是我玩得比较糙,没深入研究,也可能是这游戏本身的设计重点就不在这儿。
实践小结
这回捣鼓《生化危机:浣熊市行动卡》的实践记录就是这样。没找到想象中的卡牌对战,更像是对游戏里已有的技能装备选择系统的一种叫法。试试自己搭配的“卡组”,感觉对游戏体验有一定影响,但不大。可能对于喜欢研究角色配置的玩家来说有点意思,但对我这种随便玩玩的,感觉还是突突突来得直接。
就这样,算是却一桩好奇心。实践下来也就这么回事,记录一下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