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农历九月初九这天,人都说是重阳节,这可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节日,叫“重阳”或“重九”,因为“九”是个阳数,俩九叠一起就叫“重阳”。这节日,传下来的年头可不少,据说都两千多年了,起头时是上古时代的丰收祭祀,后来汉朝传到民间,唐朝时成了正式节日,老一辈都说这是个吉祥的日子呢。
重阳节的来历
听说呀,重阳节的来源和天象有点关系。《易经》里说“九”是阳数,两个阳数凑一起,就有了重阳。咱人都喜欢讲古话,说这九九相重,是个好日子。那时候,重阳是秋天收获差不多了,大家一块儿登高,借着秋高气爽,透口气,远远望一望。
还记得古书上有个故事,说汉朝时,这重阳节本来是在宫里过的,后头慢慢传到咱普通百姓手里,到了唐代呀,就成了普天庆贺的节日。再后来,明清时,人们更是热闹非凡,又吃又玩,还要插茱萸、赏菊花呢。
重阳节的风俗
说起风俗,重阳节的讲究可真不少。头一桩就是登高,这时候人们都爱上山,爬到高处,不光图个风景好,还说能避邪呢。所以重阳又叫“登高节”,登上去后,老一辈人还说要佩戴茱萸,这玩意儿香,能驱虫避邪,古人可是特别看重它。
还有一个呀,就是赏菊花。古时候菊花开的正好,人们就喝菊花酒,说是能延年益寿。可惜咱这菊花酒现在不多见了,但重阳糕还是有的。这个糕,层层叠叠的,寓意着“步步高升”,过节吃一口,图个吉利。咱人还爱用重阳糕招待亲朋,聊起来都是些家长里短。
到了秋天收成好,家家户户都会晒秋,大家把收来的粮食、南瓜、辣椒啥的都摆出来,整个村头都是金灿灿的,热闹得不行。这个晒秋嘞,老人们说还能去霉气,真是图吉祥又好看。
重阳节的传统和现代意义
别看重阳节这些习俗古老,现在可是有了新意思。1989年,咱国家把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为了提醒大家孝敬长辈。你看,原来登高、佩茱萸、吃重阳糕,这些老习俗都和关心家里人离不开。老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节日里,一家人坐一块儿,吃个团圆饭,老人脸上的笑,那可比啥都值。
现在呀,城里人也有新花样,什么放风筝啦,组织敬老活动啦。也难怪,古人登高是为了避邪,现在大家登山、散步,不就是为了健康嘛。你要问们,她们肯定会说,过重阳图个啥?还不是图个家和睦、老人高兴。
听老人们讲,过去重阳还叫“女儿节”,那时候女人们会在这天回娘家看望父母。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用特意等这天回家,但这习惯还在,逢九月初九,家家户户有啥老传统,人都愿意学一学。
小结
总的说起来,重阳节,就是一个寄托了老祖宗智慧的节日,讲究多,热闹也多。登高望远,佩茱萸,喝菊花酒,吃重阳糕,还有那团圆饭,都让人觉得踏实。每到这天,人忙忙活活,但心里呀,满是亲情和对老人的尊重。谁说不是呢?重阳这一天,不光要记住过去的风俗,更要想想怎么让家里老人过得开心。
Tags:[重阳节, 风俗, 传统节日, 登高, 敬老节, 习俗]